第116章 她不动手,刀自己来了(2 / 3)

加入书签

议毕退朝,她故意在殿前驻足,轻叹一句:“可惜‘影阁’文字仍未破解,否则或可追出幕后真凶,还天下一个清明。”

萧玦脚步微顿,目光淡淡扫来,深不见底。

当晚,档案库灯火通明。

三日后,老学士呕血而亡的消息传遍宫闱。

而在勤政殿最深处的密室里,萧玦亲手从尘封多年的卷宗匣中抽出一道未曾归档的圣旨草稿。

黄绢陈旧,墨迹斑驳,上书八字批注,笔力苍劲——

“虞氏势大,宜缓图之。”

落款,正是先帝亲笔。

他久久凝视那行字,指节泛白,眼神剧烈震荡,仿佛第一次看清自己走过的路究竟是用什么铺成的。

原来父亲早就动了杀心。

原来杜衡,不过是一枚执行命令的棋子。

原来那场看似偶然的产难、那场无声无息的覆灭,并非阴谋,而是……布局。

虞妩华得知消息那夜,正倚窗赏月。

风穿帘栊,吹得烛火摇曳不定。她手中茶盏尚温,却迟迟未饮。

白芷小心翼翼上前:“娘娘,陛下已知先帝遗令……此事对您而言,难道不是转机?虞家冤情或将大白?”

虞妩华望着天边一轮孤月,良久,才缓缓摇头。

“不是转机。”她声音极轻,却如寒刃出鞘,“是更深的局。”

她终于明白,真正的敌人从未是杜衡,而是那个默许一切发生的皇权本身。

夜风穿廊,烛影摇红。

虞妩华坐在昭阳殿深处,手中那支焦黑玉簪静静躺着,仿佛还带着烈焰焚身的余温。

她指尖轻抚过“沈”字的刻痕,指尖微颤,心口却像被什么无形之物狠狠攥住——那是母亲闺名,是她幼时在庭院里被唤作“阿娘”时,那一声温柔应答的源头。

可如今,记忆如雾中花,模糊得几乎抓不住一丝轮廓。

她闭了闭眼,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母亲临盆之夜,血染锦褥,宫人回避,太医迟迟不到。

父亲战报未回,府邸被围,一道圣旨如刀落下,将虞家满门推入深渊。

而今,先帝亲笔批注浮现,“虞氏势大,宜缓图之”,八个字冷酷如霜,揭开了那层名为天命的遮羞布。

她不恨杜衡。

她恨的是这高座之上,能以一纸密令便抹去十万忠魂的皇权。

但此刻,她不能退。

若退,便是承认自己不过是个怨女;若退,虞家百年忠烈,永无昭雪之日。

于是她提笔写疏,字字克制,句句含悲。

奏章递上去那一刻,她已算准帝王的心思——萧玦多疑、自负,却也最惧失控。

当他发现自己不过是继承了一场早已铺就的杀局,他的骄傲必会反噬:他要证明,清算不是来自先帝遗命,而是出于他的意志。

所以她写道:“妾身不敢怨君,唯求一公道。”

这不是哀求,是试探,更是诱导。

她要把这场平反,从“奉先帝旧令”变成“今上仁政”。

唯有如此,才能让萧玦亲自踩下那枚名为“正义”的棋子,将虞家从罪臣之列拔出,堂而皇之地归于忠烈祠。

当内侍捧回御批诏书时,虞妩华正立于窗前,望着天上那轮清冷孤月。

“准。追赠虞夫人一品诰命,建祠享祭。”

六个字,墨迹沉稳,力透纸背。

她唇角微扬,笑意却冰凉彻骨。

他知道她在逼他表态,他也明白她在借势翻盘——可他依然应了。

说明什么?

说明他对她的掌控欲,已开始凌驾于理智之上。

这个男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