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她没哭,但有人跪了(2 / 3)

加入书签

平安符……如今,成了她的遗物。”

消息如野火燎原。

百姓怒不可遏。

昔日高高在上的礼部官员,竟逼良为娼、驱人赴死?

几个参与构陷的府邸接连遭石块投掷,门匾被泼黑漆,不得不闭门谢客。

而虞妩华——那个曾被传言“妒杀伶人”的贵妃,反倒成了唯一为红绡正名的人。

风向,彻底逆转。

勤政殿内,萧玦听完密报,久久不语。

他盯着手中那份拓印图,指节微微发白。

“她没哭。”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如雷滚过云层,“可有人跪了。”

身旁太监伏地不敢接话。

萧玦缓缓抬起眼,望向昭阳殿方向,眸底翻涌着难以捉摸的情绪。

他原以为,她是棋子,是工具,是他用来制衡文官的一枚锋利匕首。

可如今看来——她早已不在局中,而在局外执棋。

更可怕的是,她不动声色,便将一场针对她的污蔑,反手化作斩向整个礼部的铡刀。

窗外忽有风起,卷起案头一份未封的折子。

萧玦瞥了一眼,正是那道“暂缓西北军饷”的误递奏章副本。

他沉默片刻,终是将其抽出,投入紫檀木匣,锁入暗格。

有些事,不能再让她先知道。

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时刻,昭阳殿密室内,虞妩华正将另一份完全相同的折子,轻轻合上。

她指尖划过纸面,唇角微扬。

“你想藏?”她低声自语,“可你忘了——我比你多活了一世。”

烛火摇曳,映出她半边侧脸,美得摄魂,也冷得彻骨。

下一瞬,她提笔蘸墨,在空白奏疏上写下第一行字——

笔锋凌厉,如刀破夜。第113章 她没哭,但有人跪了(续)

紫宸殿东阁,烛火通明。

虞妩华的奏疏呈上时,萧玦正批阅边关急报。

内侍低眉顺眼地将玉匣捧至御案,退步三尺,不敢抬头。

那封奏疏并未用寻常黄绫裹束,而是以玄色丝线缠封——这是后宫妃嫔极少敢用的礼制,唯有重大军国密议方可启用。

可她用了。

萧玦指尖一扣,丝线应声而断。展开奏疏的刹那,瞳孔微缩。

不是哀怨陈情,不是请罪辩白,更非妇人之仁的悲悯控诉。

而是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的诛心之策。

“影阁余党未清,杜衡藏匿西境,私通肃州节度使,其信使三日前经由潼关入京,藏身于城南旧货栈中。”

“臣妾所得密报附后,含账册残页、驿传印鉴及藩王手书摹本。”

“另查得,‘暂缓西北军饷’之议,并非兵部误递,实为杜衡门生周礼在礼部暗中推动,欲借边军饥疲之机,引发哗变,嫁祸于昭阳殿。”

字字如刀,直剖朝局命脉。

最令萧玦震怒的,是那份他亲手锁入暗格的误递折子——此刻竟赫然列于附件之中,且被她以朱笔勾连数处关键节点,与西境马市动荡、粮草滞运一一对应,竟拼出一幅足以动摇社稷的阴谋图景。

他猛地抬眸,望向殿外沉沉夜色。

他知道她在等什么。

不是奖赏,不是宠爱,甚至不是权力的认可。

她在等他承认——她已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能执笔定乾坤的人。

风穿廊过,卷起奏疏一角。末尾,一行小字墨迹未干:

“陛下可见,一人逃匿,便可动摇国本。若不根除,明日便是兵变。”

笔锋凌厉,如刀破夜。

萧玦沉默良久,终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