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她批了红,也画了线(1 / 3)
昭阳殿的晨光来得迟。
厚重的云层压着宫檐,将整座后宫笼罩在一片铅灰色的静谧之中。
可这寂静并未持续太久——自昨日圣旨宣读完毕,一道“贵妃协理六宫,凡奏章批红,皆可代阅”的谕令如惊雷滚过深宫,搅动了所有人的神经。
此刻,昭阳殿外已排起长队。
各宫妃嫔身着盛装,或孤身前来,或携婢同行,眉眼间神色各异:有惶恐试探者,有强作镇定者,更有几位眼中藏火、唇角微绷,似不甘心就此俯首。
她们手中捧着请安帖、诉苦状、陈情书,乃至贡礼单子,无非是想在这位新掌权的贵妃面前露个脸,争一线生机,或是探一探虚实。
而殿内,虞妩华端坐凤椅之上,银发束以九凤衔珠金冠,一身素白底绣赤金云纹的常服,不施浓妆,却自有一股凛然不可犯的威仪。
她手持朱笔,指节修长稳定,落笔如刀,毫不迟疑。
案头堆叠的奏章高如小山,皆由内侍省初筛后送至昭阳殿。
她先看尚药局呈报的六宫用药记录,眉头微蹙,随即提笔写下:“自即日起,‘宁神散’月例停发;六宫医药统归尚药局直管,非经本宫亲批,不得擅自调配。”
白芷立于侧旁,低声提醒:“娘娘……陛下未曾明旨允您参政,如此大动干戈,怕是会授人以柄。”
虞妩华笔尖一顿,朱砂滴落纸面,宛如血绽。
她抬眸,目光清冷如霜,“他给了我刀,就得容我杀人。”
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
紧接着,她翻至内侍省人事名录,一眼便锁定了魏长林安插在掖庭、浣衣局与御膳房的三处冗衙。
她勾出名单,批下八字:“机构虚耗,即日裁撤。”
白芷心头一紧。
魏长林是内侍省大总管,先帝旧人,虽表面归顺萧玦,实则暗中勾连文官集团,势力盘根错节。
这一刀斩下去,等同于当众削其羽翼。
但她没再劝。
因为她看见虞妩华的眼——那双曾含笑承欢、也曾含泪饮恨的眸子里,如今只剩沉渊般的冷静与决绝。
没有愤怒,没有犹豫,只有猎手盯住猎物时那种近乎残酷的专注。
午时刚过,周仲安悄然入殿,官袍未整,额角微汗。
“回禀贵妃,已有七十二名妃嫔连服三日‘解毒丹’,情绪渐稳,部分人已能回忆起临产前后之事。”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有人说起……孩子啼哭到一半突然没了声,稳婆说是夭折,可她们分明记得,胎发乌黑、四肢健全……根本不像是死婴。”
虞妩华指尖轻叩扶手,指腹摩挲着玉雕凤首上的一道裂痕——那是前世被打翻砚台时砸出的印迹,如今竟成了她重掌权柄的见证。
“查。”她只说一个字,“当年所有产房当值的太医、稳婆,活着的,带回来问话;死了的,掘坟验骨。”
周仲安点头欲退,却被她叫住。
“还有张嬷嬷。”虞妩华缓缓闭眼,似在回忆什么极痛的画面,“给云婕妤接生的那个——她不该在三天后就暴毙。查她死因,查她身后有没有人收殓、有没有留下遗物。”
语毕,殿内一时寂静。
周仲安退出时脚步沉重。
他知道,贵妃不再只是反击仇敌,而是要掀开一层层腐烂多年的宫墙,把那些被掩埋的白骨,一一拖到阳光下曝晒。
夜深人静,烛火摇曳。
虞妩华仍在灯下整理文书。
她素来习惯在深夜梳理线索,此时万籁俱寂,思绪最为清明。
忽然,她动作一顿。
一份来自户部的田赋折子引起她的注意——并非内容,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