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贵妃的药,比圣旨还快一步(2 / 3)
终于派上用场——她要写的不只是诏书,更是命运的逆转。
“拟诏。”萧玦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如雷,“由贵妃代笔。”
虞妩华起身提笔,腕力稳健,墨走龙蛇。
一道《瘟疫诏书》顷刻而成,措辞威严,权柄赫赫,俨然出自帝王之手。
黄掌印奉召而来,手持金印,却迟迟不敢落下。
“此诏未经内阁议政,未走礼部流程……恐惹非议啊陛下。”
虞妩华忽然一笑,转身唤来一名小宫女,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走入殿中——正是黄掌印幼孙。
她亲手舀起一碗红叶汤,轻轻喂入孩子口中,动作温柔如母。
“孩子喝了不烧,便是无毒。”她抬头,笑容天真烂漫,“爷爷若不信,明日全城都成孤魂野鬼,你给谁盖印呢?”
老吏浑身一震,冷汗涔涔而下。他知道,这不是威胁,而是预言。
金印落下,铿然有声。
第一道诏书连夜誊抄百份,由小满子带队分送各坊。
比礼部正式公文早了两个时辰落地,街头巷尾,药香初燃。
而在城北荒废多年的盐仓深处,地下三层铁门紧闭,十余车褐黄色谷物静静堆叠,表面覆着厚厚盐粒,掩盖其真正颜色。
赵漕主接到密报时,手中茶盏砰然坠地。
“她……怎么知道的?”暴雨过后,泥泞未干的街巷间蒸腾起一层薄雾,像是疫病与阴谋共同呼吸的气息。
城北盐仓深处,火舌舔舐着账册边缘,纸灰如黑蝶纷飞,在密闭的地下空间里盘旋不去。
赵漕主双目赤红,指尖颤抖地撕碎最后一张名录,口中喃喃:“不可能……她怎会知道?那地方连亲儿子都没去过!”话音未落,铁门轰然洞开,冷风卷着湿气扑入,谢霜刃一袭玄甲踏火而入,身后禁军如潮水涌进。
“奉贵妃令,查封私储毒粮!”他的声音没有起伏,却压住了满室焦灼。
赵通事猛地抬头,脸上还沾着火星,眼中尽是惊骇与不甘。
他想扑向角落的油罐,却被两名西阁暗卫死死按住。
火焰在铜盆中挣扎几下,终于熄灭——只剩半页残纸被气流托起,飘向高窗。
谢霜刃纵身一跃,指尖夹住那轻如亡魂的纸片。
昏光下,墨迹斑驳可辨:“待疫北扩,便可清君侧。”落款虽烧去大半,但那顿笔收锋的独特笔意,他认得——陈修撰的手书。
他凝视良久,终将残页收入怀中,动作隐秘得连最亲近的副手也未曾察觉。
回宫途中,马车碾过积水,倒映出乾清宫檐角冰冷的兽首。
谢霜刃靠在厢壁,指节缓缓摩挲着胸前布袋,仿佛隔着衣料仍能感受到那一纸罪证的重量。
这一局,到底是她在救人,还是在杀人?
他闭上眼。
脑海中浮现的是虞妩华跪在御前背诵《疫源八策》的模样——天真嗓音,清明眼神;是她喂孩童喝药时温柔的手势,也是她下令封锁太医院时眉梢那抹几不可察的冷笑。
她像一场精心计算的瘟疫,来得无声,却让所有人的命脉为之震颤。
三日后,京城处处燃起红叶汤的清香。
百姓争采山野红叶,市集药铺门前排成长龙。
煮药亭设于坊口,由宫中派员监督熬制,每日清晨一声锣响,便是生的希望。
虞妩华乘六人步辇巡行南市,素纱覆面,金铃轻响。
所到之处,万人空巷,有人焚香跪拜,高呼“活菩萨降世”。
她笑得烂漫,眸光却如刀锋扫过人群中的每一双眼睛。
忽然,她猛地指向一口老井,尖叫起来:“那里有鬼!它在吐黑烟!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