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割开了十年的旧疤(2 / 3)

加入书签

凝固的黑玉雕像。

风雨未歇的记忆在他眼底翻涌:那一夜,东宫烛火通明,他正在研读《春秋》。

忽有内侍送来一道“紧急军情”,说是北境急报,需宰相即刻处置。

他记得自己曾问了一句:“为何不经朕手?”对方答:“丞相言事涉机密,恐泄军情。”

于是他放行了。

鼓声,就是在那一刻断的。

萧玦缓缓抬起眼,目光如刀,冷冷扫过丞相与柳淑妃。

四周喧嚣仿佛远去,只剩他胸腔中奔涌的怒涛与怀疑。

良久,他终于开口,声音冷如寒铁:

“朕记得,那晚朕在东宫读书,有人送来一道‘紧急军情’。”萧玦的声音落下,如同惊雷滚过御花园上空,将满园灯火映照出的繁华幻象劈得粉碎。

那句“朕……签字了”,轻如耳语,却重若千钧,砸在每个人心头,掀起滔天巨浪。

他站在高台之上,龙袍猎猎,眼神却不再只是帝王的威压,而是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缝隙——那是属于少年储君的记忆,被尘封十年、亲手埋葬的真相,此刻竟从一盏灯、一行字、一幅幽光拼图中悄然复苏。

他的目光缓缓移向昭阳西阁。

虞妩华依旧静坐,仿佛这场足以倾覆朝堂的风暴,不过是她掌心拂过的一缕风烟。

她手中捧着那只铜胎掐丝的手炉,炉身斑驳,盖沿有道细裂,是虞老夫人临终前塞进她掌心的遗物。

此刻,她指尖轻轻抚过那道裂痕,然后,合上了炉盖。

“咔”的一声轻响。

像是锁死了什么,又像是开启了什么。

萧玦瞳孔微缩。

他忽然意识到——她不是在等清白,她是在等这一刻:让所有曾踩着虞家尸骨登高的人,亲眼看着自己的权势根基崩塌。

而他自己,竟是其中一环。

她早知道他会签字。

她甚至,早已算准了他那一夜的犹豫与退让。

“她不是痴傻。”他在心底冷笑,“她是把所有人,都当成了棋子。”

可笑的是,连他自己,也走到了这盘棋的关键落子处。

就在此时,三百盏宫灯齐齐熄灭。

热散火尽,朱字隐去,蓝光消散,唯有檐角铁马仍在风雨中叮咚作响,一声接一声,节奏分明,竟与北境军中传令的鼓点分毫不差。

有人颤抖着低语:“这是……战鼓?”

云婕妤跪伏于地,泪流满面:“陛下!那晚紫袍人入宫后,兵部驿骑曾三叩宫门欲报军情,却被内侍以‘宰相已接手’为由拒之门外!鼓信断后七刻,风壑岭失守……三千将士,死不瞑目啊!”

萧玦猛地攥紧龙椅扶手,指节泛白。

他想起那夜之后,丞相如何力主定罪虞家“擅自调兵、勾结外敌”,如何劝他“斩草除根以安社稷”。

而他,为了稳固初登大宝的权柄,选择了顺水推舟。

原来,他亲手签下的,不只是断鼓令。

还有三千忠魂的血诏。

圣谕随即颁下,字字如刀:

“丞相年迈昏聩,误国欺君,即日起闭门思过,非召不得入宫;柳淑妃蛊惑后宫、伪造逆书,贬为庶人,软禁别院;兵部、内造坊、禁军司即刻协同大理寺,重启‘虞案’旧档核查,凡有隐匿者,同罪论处!”

群臣俯首,无人敢应。

而在昭阳西阁,烛火摇曳。

虞妩华立于窗前,手中一页薄纸投入铜盆。

火舌舔舐纸面,上面写着:“喜食甜糕,见血则晕;言语颠倒,逢问便笑。”——那是她重生之初,亲手写下的“痴傻言行录”。

一页页焚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