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风吹铃响,说的是旧账(1 / 3)
夜风穿廊,檐铃轻响。
那缕细不可察的嗡鸣自镇邪兽背脊的孔洞中渗出,顺着暗管蜿蜒而下,最终落进昭阳殿西偏房一处废弃香炉后的夹层。
白芷伏地而听,指尖在竹简上疾速记录——字字如针,扎进这寂静深宫的心脉。
“……北境细作回报,虞老将军近日私会三名边将,行迹诡秘,恐有异动。三日后御前奏本,当以‘结党营军、图谋不轨’弹劾。”
声音低哑,是柳文渊无疑。
而回应他的,是一声极轻的冷笑:“父亲说得对,她既装痴,便让她死在‘忠良之后’这块牌坊下。”
白芷合上竹简,脸色微白。
她抬眼望向主屋方向,只见窗纸映着一道静坐的身影,轮廓沉稳,仿佛早已预料一切。
她快步走入内室,低声复述所闻。
虞妩华正执一柄银剪,修剪烛芯。
火光跳跃,在她眼中投下两簇幽微的焰。
“祖父卧病半年,连汤药都需人喂,哪来的力气召见边将?”她轻笑一声,剪刃“咔”地咬断灯花,“柳家倒是好算计——借边关动荡之名,削我虞氏兵权,再以通敌之罪,彻底铲除后患。”
她说完,指尖缓缓抚过案上铜哨。
那古旧的金属泛着冷光,像一段被掩埋的号角,随时准备唤醒沉睡的铁血岁月。
“传陆九。”她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锋利。
不过半炷香,一个黑衣人影悄无声息地跪于阶下。
他双手奉上一封家书,信封陈旧,墨迹斑驳,落款竟是云婕妤远在朔州的族弟云承武。
“用隐墨术。”虞妩华道,“在家书夹层写下:‘边将擅自离岗,夜饮误哨,事发与虞家无关。非虞家指使,切勿牵连。’字要小,墨要淡,遇热方显。”
陆九领命而去。白芷迟疑道:“云婕妤未必肯信,更未必敢递。”
虞妩华抬眸,唇角微扬:“她若不信,就不会在昨日朝堂之上,冒着触怒淑妃的风险为我说话。她若不怕,就不会等到所有人都散尽,才敢开口。她现在不是想帮谁,是怕自己也被拖进泥潭。”
她站起身,走向屏风后悬挂的一幅地图——大宣北境九城布防图,红线交错,标记密布。
她的指尖停在“雁门关”三字上,轻轻一点。
“她会递的。因为她知道,一旦虞家倒了,下一个,就是她这种无根无基的低阶妃嫔。”
果然,三更未到,勤政殿侧门的小铜铃响了一声。
守夜内侍惊醒,打开窄缝,接过一封无署名密函。
那信封粗糙,像是从某处匆忙撕下,却盖着一枚不起眼的朱砂印——云家旧徽,蝶纹半隐。
次日清晨,紫宸殿钟鼓齐鸣。
早朝刚启,萧玦便忽然掷下一卷文书,直落兵部尚书案前。
“北驿急报。”他声音不高,却压得满殿鸦雀无声,“朔州守将昨夜擅离职守,聚众饮酒,致敌骑潜入边境三十里,焚村掠畜。若非巡夜副尉警觉,险酿大祸。”
群臣哗然。兵部尚书慌忙出列请罪。
萧玦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柳文渊脸上:“兵部郎中柳文渊,监管失职,疏于训诫,罚俸一月,即刻执行。”
柳文渊面色铁青,跪地叩首,声音发颤:“陛下明鉴,此等边事,本当由枢密院先行核查……”
“朕不想听程序。”萧玦打断他,眼神锐利如刀,“朕只想问,是谁让一个醉汉掌了边关烽燧的钥匙?”
朝堂肃然,无人敢应。
退朝后,柳党震怒。
密令四出,彻查消息泄露源头。
然而所有线索皆指向一名西阁小宫女——她在昨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