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她给解药也给枷锁(1 / 4)

加入书签

夜风穿窗,烛火摇曳如鬼影。

虞妩华指尖悬在纸面之上,笔尖墨迹未干,那一句“我是谁?”

如刀刻入心骨,久久不散。

她猛地攥紧狼毫,指节泛白,仿佛要将这突如其来的失忆狠狠钉回深渊。

可越是用力回想,那画面越像沙漏中的细沙,无声无息地从指缝间流走——母亲临终前的面容、父亲握着她的手说“妩华莫怕”

的声音、还有那个雪夜,火光冲天时抱着她冲出寝殿的人……全都模糊成一片混沌的灰。

唯有袖中玉佩轻震,冷玉贴肤,带来一丝清醒。

冯银匠的密信字字如针:“西阁焚档未尽,残卷藏于旧库夹墙,或有关联永昌六年皇嗣暴毙之案。”

永昌六年——正是她出生那年。

也是虞家权势最盛、却被悄然埋下覆灭种子的一年。

而皇嗣暴毙,宫中讳莫如深,连史官都只寥寥数语带过。

若真有残卷留存,那便是揭开一切黑幕的第一道裂口。

她闭目,深吸一口气,试图稳住翻涌的神识。

每一次使用“执念聆听”

,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他人灵魂的门,却也让她自己的门扉一点点崩塌。

那些不属于她的悲鸣、悔恨、恐惧,在她体内扎根生长,蚕食着属于虞妩华的记忆与意志。

她开始分不清哪些情绪是别人的,哪些才是自己的痛。

可她不能停。

停下,便是重蹈前世覆辙——家族被诛,自己被弃于冷宫,饮鸩而亡。

翌日清晨,昭阳殿外霜色未褪,周仲安已候在廊下,捧着一只青瓷药匣,双手微颤。

他昨夜熬制药材三更未眠,只为确保新制“安神养元丹”

分毫不差:剔除雪狸花粉,加入微量醒心露与定魂草,既不失原方形貌,又能悄然唤醒沉沦心智。

此药一旦服用,久被压制的清明将缓缓复苏,而操控六宫的“宁神散”

谎言,也将自此瓦解。

“贵妃娘娘……秦院判今晨去了药房查验,脸色惨白,几乎站立不住。”

周仲安低声禀报,“他想拦,却又不敢言,最后只说了一句‘此药……不合祖制’。”

虞妩华立于窗前,晨光映照她侧颜,美得近乎虚幻。

她轻轻一笑,眼底却无半分暖意:“不合祖制?那便让他去向魏长林哭诉吧。

只是……我倒要看看,当他儿子的命牌还在北境军营里飘着的时候,他敢不敢张口。”

她接过药匣,亲自开启第一盒,取出一枚圆润药丸置于掌心。

药香清淡,几不可察,却隐含一股清冽之气,似能刺破迷雾。

随后,她踏上凤辇,自昭阳而出,一路行至各宫。

云婕妤接过药时怔了片刻,低声道谢,指尖触到药丸那一瞬,眼中竟闪过一丝极浅的清明;明霞夫人服下后默默垂眸,良久才喃喃一句:“原来……我一直活在梦里。”

而当她回到宫道转角,忽闻身后一声闷响——秦院判府邸传来急报:老太医深夜自缢于书房,案上仅留遗书一页,墨迹斑驳:

“吾医术济世,终沦为杀人之刀。”

虞妩华驻足,背对通报之人,神色不动。

风拂起她裙裾一角,宛如血染残霞。

夜复临,她独坐镜前,翻开日记。

那些反复书写的“戊戌日”

愈扭曲,如同挣扎的灵魂。

她提笔欲拟追查令,笔尖顿住——

她竟记不起,那年冬天,是谁抱着她逃离火场。

窗外月光如霜,凤印贴在胸口,冰冷沉重,仿佛在吞噬她的温度。

次日辰时,虞妩华携药入勤政殿。

殿内檀烟缭绕,萧玦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