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药罐子会说话(1 / 3)
紫云殿内,烛火如豆,映着虞妩华恬静的侧脸。
她的指尖在泛黄的《宫闱杂录》书页上轻轻划过,最终停在一行墨迹之上:“冬月初三,寒疫起于西六宫,延至东十二殿。”
这寥寥数语,在前世,是四十多条鲜活生命的休止符。
她合上书,指腹摩挲着粗糙的封面,眼底最后一点温存被幽深的冷意取代。
随着一口轻气,烛火倏地熄灭,黑暗吞噬了她眼中的光。
唯有她的低语,如冰冷的游丝,在死寂的殿内飘荡:“今年的风,不该再往那个方向吹了。”
次日天光乍亮,虞妩华一反常态,没有在床上赖到日上三竿。
她唤来白芷,语气是惯有的那种慢悠悠、带着几分憨气的调子:“白芷,我昨夜梦见花神娘娘,她说我身子虚,要喝药膳。
可我不会熬,你去药膳房,跟老师傅们讨教讨教,就说我想学学怎么熬一碗最简单的驱寒汤。”
白芷心中一凛,面上却不敢有丝毫异样,只顺从地应了声“是”
。
主仆二人一个往药膳房去,一个则抱着个绣墩,懒洋洋地坐在了紫云偏殿的廊下。
初冬的太阳暖而不烈,晒在身上很是舒服。
虞妩华眯着眼,像一只餍足的猫,可她那看似涣散的目光,却从未离开过远处厨房方向的檐角。
她知道,每日申时三刻,那里的烟囱会升起一股格外浓郁的青烟,那是负责药材出入的太医周仲安前来核对账目与药材存量的信号。
他在前世,是这场被定义为“疏忽”
的灾祸中,最关键的一环。
药膳房内,人声鼎沸,药香混杂着食物的香气,熏得人头昏脑胀。
白芷提着一只空药篓,按照虞妩华的吩咐,寻到负责分拣药材的小太监,怯生生地说要学熬驱寒汤。
她故意装出笨手笨脚的样子,一会儿问紫苏叶是不是长得像薄荷,一会儿又把干姜当成高良姜,引得周围一阵低低的嗤笑。
就在周仲安的身影出现在药膳房门口的那一刻,白芷脚下一个“踉跄”
,手中的药篓应声落地,里面的当归、黄芪、干姜滚了一地。
“哎哟!”
她惊呼一声,慌忙蹲下身去捡。
周仲安厌恶地皱了皱眉,对这种宫中常见的蠢笨戏码视若无睹,径直走向药材总管,开始核对今日的出入记录。
一片混乱中,无人注意,白芷在捡拾药材的同时,另一只手快如闪电地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小的油纸包,趁着身形的遮掩,迅塞进了旁边一个即将送往各宫备用的“驱寒汤”
原料筐深处。
那里面,是虞妩华根据前世记忆改良过的温散方,大胆地去掉了药性过猛、极易在体弱者身上催生痰湿的附子,换上了更为平和且善于解表散寒的紫苏叶与淡豆豉。
做完这一切,白芷又从袖中摸出一张折叠的纸条,悄无声息地塞进了旁边药柜最下层的一个几乎无人会去拉开的夹层里。
纸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是用左手写就,稚拙得仿佛出自七八岁孩童之手:“梦里仙姑说,红梗草要三钱。”
那所谓的红梗草,正是紫苏叶的别称。
一切,只在电光火石之间。
白芷捡好药材,又被管事太监训斥了几句,这才揣着一颗狂跳的心,低着头退出了药膳房。
三日后,天色骤变。
前一刻还阳光普照,下一刻便阴云密布,刺骨的北风卷着寒意,呼啸着穿过宫城的角角落落。
当晚,储秀宫中便有两名秀女起了高热,咳嗽不止。
紧接着,西六宫各殿也陆续传出有人染病的风声。
太医院的周仲安奉命前来诊治。
他隔着纱帘为几位秀女诊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