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蓝鸢未烬,风起昭阳(2 / 3)

加入书签

眼险些被打瞎,铺子里那些尚未出售的素蓝纸鸢,更是被付之一炬!

“毁证灭口,他们倒是沉不住气。”昭阳殿内,虞妩华听着汇报,发出一声冷笑。

她当即命冯都尉派人暗中保护老周的性命,却放任流言在京中肆意扩散。

次日,虞贵妃亲临探视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周师傅简陋的家中,虞妩华摒退了所有随从,亲自扶着缠满绷带的老人坐下,执起他那双布满老茧和伤痕的手,一滴清泪恰到好处地滑落脸颊:“老人家,是我连累了你。我娘亲若在天有灵,知晓您为了虞家遭受这等劫难,九泉之下亦难安息。”

她这一拜,这一落泪,胜过千言万语。

消息传出,原本还在摇摆的民心彻底倒向了她。

那些质疑她薄情的声音瞬间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滔天的愤怒。

百姓们自发地用最简单的竹篾和白纸,扎出朴素的蓝色纸鸢,在街角巷口焚烧,焚香祷祝:“忠仆不孤,义魂长存!”

舆论,被她以雷霆之势,彻底扭转。

当晚,虞妩华再入御书房,直言奏请:“臣妾恳请陛下恩准,携‘妹妹’怜月,共赴宗庙,告慰我虞氏父母在天之灵。”

龙椅上的萧玦,眸光深沉如夜。

他知道,她这是要借皇家宗庙的威严,为虞怜月彻底正名。

他更知道,一旦虞怜月踏入宗庙,无论真假,她便都是虞家的人了。

“准。”他只说了一个字。

礼部官员闻讯,立刻上书力阻,言称“非虞氏血亲,不得入主殿祭祀,此乃祖制。”

虞妩华未做任何辩驳,只是在次日早朝的宫门外,长跪不起。

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她垂泪泣道:“她是真是假,是死是活,臣妾都认了。她因虞家之名受此劫难,虞家欠她的,我来还。若祖制不容,臣妾愿削去贵妃之位,以虞家长女之名,在宗庙外结庐,为她祈福三年。”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这番话,如同长了翅膀,飞速传遍了京城,更被快马加鞭送往北境。

冯都尉当夜便密报入宫:“娘娘,今晨已有三封八百里加急军书递至兵部,皆是北境将领亲笔,只有一句话——‘贵妃仁厚,军心更固’。”

祭典前夜,月凉如水。

虞怜月独自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手中紧紧握着一枚温润的旧玉佩。

那是昨日虞妩华亲手交给她的,说是她“母亲的遗物”。

她摩挲了许久,鼻尖萦绕着寝殿内那若有似无的“三息定神香”,心头一阵恍惚。

眼前仿佛真的有模糊的记忆浮现:一个温柔的女子,将这枚玉佩挂在她的颈间,轻声唤她“阿月”,又为她系上一条天青色的披帛……

她猛然惊醒,手心渗出冷汗。她知道,这不过是熏香所致的幻觉。

可她没有愤怒,更没有挣扎,反而仰头望着那轮残月,唇边泛起一抹凄然而解脱的轻笑。

“姐姐,你费尽心机,让我相信自己是虞家人……”她低声自语,声音轻得仿佛随时会碎在风里,“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我宁愿相信,也不愿再醒过来了。”

窗棂之后,青鸾的身影一动不动,将她每一句低语都牢牢记下。

而庭院角落的香炉里,最后一缕三息香,正缓缓消散在寂静的夜色中。

与此同时,昭阳殿深处,虞妩华刚刚听完青鸾的复述。

她静立窗前,看着虞怜月那单薄的背影,目光中没有胜利的喜悦,反而掠过一丝极为复杂的情绪。

她的盾,终于铸成了。坚不可摧,且心甘情愿。

她缓缓收回目光,转身对身后的掌事宫女吩咐道:“去,将金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