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草原崩裂风雪南归(2 / 5)
去?我们这几千人,明天就可能成为草原上无人收殓的白骨!
南下,不是耻辱!
是为了让匈奴的种子活下去!
是为了有朝一日,我们还能作为匈奴人,回到这片草原!”
一阵死寂。
只有寒风呜咽着掠过旷野。
那位抱着婴儿的老千骑长,浑浊的泪水无声地滑过沟壑纵横的脸颊,滴落在婴儿冰冷的小脸上。
他抬起头,看着呼韩邪,嘶哑地喊了一声:“跟着大单于……走!”
这声呼喊点燃了微弱的希望。
求生的本能压过了刻骨的骄傲。
长长的、沉默的队伍,带着最后一点辎重,搀扶着老弱病残,如同受伤的狼群,在呼韩邪的带领下,顶着漫天的风雪,一步一回头,沉重地朝着那道矗立在南方地平线上的巨大城墙——他们曾经的噩梦,如今唯一的生路——走去。
本章警示:风雪中的南归路,踏碎了虚妄的荣耀——真正的领袖,从不在意气中搏命,而在绝境里为生民扛起最难的路。
放下弓刀的手,有时比举起时更需要千钧之力。
2:长安盛礼,单于北望
公元前53年冬,长安城北的渭桥(中渭桥或横门渭桥)人山人海,几乎要被涌动的人群挤塌。
旌旗招展,鼓乐喧天。
全副武装、甲胄鲜明的羽林军沿着驰道两侧森然排列,一直延伸到巍峨的未央宫北阙。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好奇、兴奋与难以置信的气氛。
“听说了吗?匈奴的单于要来投降了!”
“投降?那个杀了我们多少边民、让多少将士埋骨塞外的匈奴单于?”
“是啊!
说是被打得走投无路了,带着老婆孩子来归顺天朝了!”
“陛下真是圣明,这是多大的功业啊!
真想看看那单于长啥样……”
议论声嗡嗡作响,如同开了锅的水。
突然,鼓乐声变得激昂,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齐刷刷投向北方。
地平线上,一支奇特的队伍缓缓出现。
队伍的核心,是数百名穿着匈奴传统皮袍、披散头、神情复杂(或惶恐、或倨傲、或麻木)的匈奴贵族骑士。
他们的阵型早已不复草原驰骋时的嚣张跋扈。
在他们队伍的最前方,一个身形魁梧、身着匈奴单于常服(但未戴象征最高权力的鹰顶金冠)、面容沉郁的中年男子,正翻身下马。
正是呼韩邪单于稽侯珊!
他迈着沉稳却沉重的步伐,独自一人,一步步走向渭桥中央那座早已搭好的、装饰华丽的巨大帷帐。
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分界线上。
他能感受到两侧汉朝军民那灼热的目光——好奇、审视、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身后草原部众的呼吸似乎都停滞了,气氛凝重得令人窒息。
当呼韩邪走到帷帐前时,沉重的帷幔被两名高大的宫廷谒者缓缓掀开。
温暖的炭火气息混合着名贵的香料味道扑面而来。
帐内,大汉天子汉宣帝刘询(刘病已)身着庄严肃穆的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正端坐在御座之上。
御座之侧,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等高官分列两班,目光如炬。
呼韩邪深吸一口气,草原男儿的骄傲在胸中激荡,几乎要冲破喉咙。
但身后数千族人生死存亡的重担,瞬间压垮了这最后的挣扎。
他缓缓地、异常清晰地解下腰间象征王权的金刀(或代表身份的佩饰),双手高举过头,然后以匈奴觐见最尊贵者的礼节——单膝触地(非汉臣双膝跪拜),深深地垂下头颅,用带着浓重匈奴口音的汉语,一字一顿,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