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故剑情深的温情与吏治的清明(4 / 5)

加入书签

贼之官吏、兵卒,一律撤回!

地方不得擅自缉捕!

二、凡手持锄、钩(农具)等耕作器具者,皆是良善农夫!

凡手持刀、剑、弩、弓等兵器者,方为盗贼!

官吏只可查问后者!

三、开仓放粮!

赈济灾民!

郡府备好耕牛、粮种、改良农具(如新式轻便铁犁),凡愿意放下兵器、回乡耕作者,可凭旧兵器至官府换取一头耕牛、五斗粮种及农具一套!

既往不咎!

四、劝导富户、乡绅,将囤积粮食物资平价粜于乡邻,官府予以嘉奖,共渡时艰!”

告示一出,如同巨石砸入死水。

郡府衙门前,挤满了议论纷纷的人群。

“真的假的?拿把破刀就能换一头牛?”

“太守莫不是疯了?”

“官府的话能信?别是骗咱们过去一网打尽……”

质疑声此起彼伏。

龚遂也不辩解,亲自坐镇郡府门前,身后堆满了崭新的农具、粮种和几头健硕的耕牛。

他让府吏当众大声宣读政策,并率先收缴了几名衙役的佩刀,当场兑换了牛和农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一个面黄肌瘦、犹豫了几天的大汉,颤抖着将一把生锈的砍刀放在案上,真的当场牵走了一头哞哞叫的黄牛时,整个渤海郡沸腾了!

接下来的景象蔚为壮观:昔日藏匿于山林、手持兵刃的身影,纷纷走了出来。

他们排着长队,在郡府衙门外蜿蜒成一条长龙。

锈迹斑斑的刀、卷了刃的剑、简陋的竹弓……一件件曾经用于“打家劫舍”

的凶器被交了上来,换回的是哞哞叫的耕牛、沉甸甸的粮种和崭新的铁犁。

许多人领到东西,当场就跪倒在尘埃里,朝着郡府方向咚咚磕头,嚎啕大哭:“太守是活菩萨啊!

给了我们一条活路!”

短短数月,“渤海多盗”

的顽疾竟奇迹般地消解了大半。

田野间,农夫驱赶着新得的耕牛,吆喝着开始春耕,荒芜的土地重现生机。

一新的民谣在渤海大地传唱:“渤海龚使君,劝我卖刀剑;卖剑买黄犊,卖刀买牛犊;黄犊耕春田,牛犊生沃土;从此有饭吃,谁还去做贼?”

一封关于渤海郡“卖剑买牛”

成效的奏报,连同几份地方上报的“祥瑞”

奏章(如某地挖出“灵芝”

、某处天降“甘露”

等),被一同送到了未央宫宣室殿宣帝的案头。

深夜,烛火跳跃。

宣帝正伏案批阅奏疏,堆积如山的简牍几乎将他淹没。

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伸手端起旁边的陶碗,里面的汤药已然冰凉——这是许皇后(许平君)亲自嘱咐宫人每日为他准备的养身汤。

想起平君充满关切的眼睛,宣帝心头一暖。

他先拿起那份描述“灵芝祥瑞”

的奏章,只扫了一眼,嘴角便勾起一丝洞悉一切的冷笑:“灵芝?呵……”

随手丢在一旁。

又拿起“甘露”

的奏报,更是看都懒得看完,直接扔进了角落。

最后,他才拿起龚遂那份详细汇报“劝民归农”

政策及成效的奏疏。

他看得极其缓慢和专注,手指轻轻划过简牍上描述百姓“弃刃领牛”

、“田野复垦”

、“颂声渐起”

的字句,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疲惫的脸上露出了自内心的、欣慰的笑容。

“好!

做得好!”

他忍不住轻轻拍了下案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才是真正的‘祥瑞’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