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盐铁之议(1 / 5)
盐铁之议-帝国国策的唇枪舌剑(公元前81年)
1:长安城来了群“怪人”
(公元前81年夏)
盛夏的长安,热浪裹挟着尘土,黏糊糊地沾在行人脸上。
朱雀大街上却比往常更热闹了几分。
一支支风尘仆仆的车队,或是几匹瘦马驮着简陋行囊的人,正艰难地穿过熙攘人流,向着未央宫方向汇集。
他们穿着各色粗布深衣,有的浆洗得白,有的打着补丁,与长安城内锦衣华服的贵胄、精干利落的官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人,正是从大汉帝国各郡国被征召而来的“贤良”
与“文学”
。
“看哪,又来了一群!”
一个卖胡饼的小贩用汗巾抹着脖子,朝旁边茶水摊的老板努努嘴,“听说是从东海郡(今山东南部)来的,走了怕有一个月!
啧啧,瞧那领头老丈,鞋都快磨穿了!”
茶水摊老板眯着眼,看着那队人。
领头的是个清瘦老者,须灰白,面色疲惫却眼神清亮,不时停下脚步,若有所思地看着街道两旁略显萧瑟的店铺,或是墙角衣衫褴褛的乞儿。
他身后跟着几个同样朴素的年轻人,背着沉重的书箱竹简。
“这架势……是要出大事啊?”
茶水摊老板压低声音,“朝廷把这么多‘嘴皮子’弄来长安干啥?听说御史大夫那边,最近可绷得紧!”
小贩嗤笑一声:“干啥?吵架呗!
听说要论盐论铁,论怎么从咱们老百姓兜里掏钱!”
他声音大了些,引得几个路过的贤良文学侧目,眼神里带着忧虑和探究。
那清瘦老者——东海郡推举的文学鲁万生,恰好听到了小贩的话,脚步微微一顿。
他身旁一个年轻弟子愤愤不平道:“先生,您听听!
市井小民亦知盐铁之苦!
这官营专卖,害民久矣!”
鲁万生摆摆手,示意弟子噤声,低声喟叹:“民怨沸腾,已非一日。
吾辈此来,非为舌辩胜负,实为生民请命。”
他望着巍峨宫阙的方向,眼中既有期待,更有沉重:“但愿……那殿堂之上,能听得进这民间疾苦之声。”
与此同时,未央宫的另一侧,御史大夫府衙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冰冻。
桑弘羊独自一人坐在书案后。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臣,头已全白,瘦削的脸上沟壑纵横,唯有一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此刻却布满了血丝和压抑不住的怒意。
他将一份来自丞相府的公文重重拍在案上,竹简出沉闷的撞击声。
“岂有此理!”
桑弘羊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被压抑的暴怒,“召集一群乡野腐儒,妄想动摇国本?!
霍子孟(霍光字)此举,究竟是何居心!”
他猛地站起身,急促地在室内踱步,绛红色的官袍下摆随之晃动。
案几上,堆满了各地呈报的盐铁、均输账册,还有几块作为样品呈上来的盐锭和铁器。
一块官盐颜色黯淡,夹杂着灰黑色杂质;一件官造铁犁头,边缘粗糙,刃口卷钝。
桑弘羊的目光扫过这些物品,眉头锁得更紧。
他并非不知弊端!
但在他心中,这些弊病与盐铁官营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他的思绪回到武帝时期:狼烟四起,铁骑出塞!
数十万大军远征匈奴、平定四夷!
那如山如海的粮秣、甲胄、刀箭、军饷从何而来?没有盐铁专卖、均输平准这些国库支柱,如何支撑那旷古烁金的赫赫武功?没有这些源源不断的财政源泉,大汉何以威震寰宇,打出这“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