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细君公主远嫁乌孙(4 / 5)

加入书签

暂)的呵护,想起江南熟悉的吴侬软语和清甜的饮食……再看看眼前这毡帐四壁,这令人作呕的食物,这语言不通的绝境,这衰老陌生的丈夫……无边的悲苦如同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越收越紧,让她几乎无法呼吸。

一个强烈的念头在她心中疯狂滋长:

离开!

逃离!

哪怕化身为鸟,也要飞回那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这念头驱使着她。

她颤抖着手,摸索着找到随嫁带来的笔墨和一方素绢。

豆大的泪珠不断滴落在绢上,晕开了墨迹。

她咬着嘴唇,用尽全身力气,将心中那无处诉说的巨大悲怆,化作一个个泣血的字句: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我的家族把我嫁到了天涯海角)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远托他乡给了乌孙国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住的是毡房毛毡做墙)

“以内为食兮酪为浆。”

(以肉当饭兮酸酪当汤)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住在这里常思故土心中悲伤)

“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我多想变成一只黄鹄鸟,飞回我的故乡!

写罢最后一句“归故乡”

,细君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颓然跌坐在地。

她抱着写满血泪诗句的素绢和冰冷的琵琶,将脸深深埋在其中,压抑已久的哭声终于如同受伤的小兽般呜咽着溢出喉咙,在空旷寒冷的乌孙穹庐中回荡,凄凉入骨。

那曲《黄鹄歌》,成了她唯一的宣泄口,也成了跨越万里、刺穿时空的悲鸣。

本章警示:最深的伤痛,往往源自灵魂的无所归依。

《黄鹄歌》不仅是思乡的绝唱,更是一个灵魂在文化荒漠中的孤独挣扎。

语言、饮食、风俗,每一样微小的差异都可能成为压垮心灵的巨石。

认同感,是安放灵魂的基石。

4:厚赠难慰,余音绕梁

细君公主那浸透血泪的《黄鹄歌》,如同被草原的劲风裹挟着,穿过崇山峻岭,跨越漫漫黄沙,最终抵达了长安城的未央宫。

当谒者仆射(负责传达奏章的官员)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在朝堂上清晰念出“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内为食兮酪为浆……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的诗句时,原本庄严肃穆的大殿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面露不忍,有人摇头叹息,也有人觉得这位公主过于“矫情”

,不识大体。

御座之上,汉武帝刘彻的眉头深深锁起。

诗句中那扑面而来的绝望与悲凉,那对故土深入骨髓的眷恋,那对异域生活赤裸裸的痛苦描述,像一根根细针,刺穿了他身为帝王、运筹帷幄的坚硬外壳。

他仿佛看到了那个远在万里之外、如同困在金丝笼中即将凋零的江南孤女。

纵然是铁血君王,也终究难逃一丝人伦之念的触动。

更何况,细君的痛苦若传遍乌孙,甚至传回大汉境内,于他“德泽远播”

、“怀柔远人”

的圣君形象,也绝非好事。

“唉……”

一声悠长的叹息从刘彻口中溢出,带着少有的复杂情绪。

“朕之过也……昆莫老迈,言语不通,习俗迥异,确是难为了这孩子。”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殿下群臣,“既已为国远嫁,不可使其身心凋零于异域。

传旨!”

皇帝的旨意迅化作行动:

厚赐物资:“间岁遣使”

——每隔一年,便派遣规模庞大的使团,携带令人咋舌的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