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开疆拓土与的国忧思(1 / 4)
汉武雄风-开疆拓土与帝国忧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司马相如赋上林-靡丽辞藻下的规谏】
(约公元前138年)
1:长安风起,才子待诏
公元前138年的长安城,春天来得有些迟暮。
未央宫高大的宫墙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合了泥土、新漆和远方烽火台传来的淡淡硝烟气息。
帝国的都城,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在年轻的汉武帝刘彻的意志下轰隆运转。
在靠近未央宫西阙的一处略显清静的偏殿——“金马门待诏处”
,气氛却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微妙反差。
这里聚集着各地征召而来的文人、方士、奇才异士,他们怀揣着各自的抱负和技艺,等待着天子偶尔兴起的召见。
空气里弥漫着竹简的墨香、等待的焦灼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文人相轻的矜持。
角落里,一个身形颀长、略带清癯的男子静静坐着。
他便是蜀郡才子司马相如。
今日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白的青色深衣,膝上放着一个用蓝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沉重木匣。
匣子里,是他呕心沥血数月才完成的新作——《上林赋》的竹简初稿。
相如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木匣粗糙的棱角,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看似平静,那双深邃的眼眸深处却翻涌着复杂的情绪——期待、忐忑、自负,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使命感。
他想起家乡临邛,想起卓文君不惜当垆卖酒也要支持他来到长安追梦,想起那些在酒肆里听他醉醺醺背诵《子虚赋》片段时目瞪口呆的商贾。
那时的赞誉,此刻仿佛都成了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
“司马先生?”
一个年轻宦者尖细的声音打破了沉寂,“陛下用了午膳,心情尚可,宣您去建章宫清凉殿献赋!”
殿内其他待诏者瞬间投来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
司马相如猛地抬头,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那颗擂鼓般的心跳,稳稳地抱起木匣。
站起身时,他下意识地清了清嗓子——这是他自幼口吃留下的习惯性动作,每当紧张或需要专注时,他的语言便会流畅如泉涌。
“有劳中贵人引路。”
相如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蜀地特有的温润腔调。
穿过重重宫阙,雕梁画栋,卫士甲胄的寒光在长廊间不时闪现。
空气中飘荡着珍馐佳肴的余香和名贵熏香的馥郁,这是帝国权力顶峰的日常气息。
然而,当路过一处正在紧张施工的巨大苑囿工地时,震耳欲聋的号子声、夯土的闷响、木材被锯开的刺耳声混杂着尘土扑面而来。
司马相如的脚步顿了顿,目光投向那片被圈起的广阔土地,那里正拔地而起一座前所未有的皇家游乐场——上林苑。
壮阔恢宏的景象背后,是无数民夫的汗水与郡县的沉重赋税。
他抱着木匣的手臂紧了紧,眼神中那份规谏的使命感更加炽热。
本章警示: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且勇于承担的人。
司马相如抱紧的木匣里,不仅装着锦绣文章,更承载着士人“匡扶时弊”
的道义。
当机遇叩门,唯有真才实学与赤诚之心,方能不负所托。
2:赋惊四座,天子沉醉
建章宫清凉殿内,清凉只是名义上的。
巨大的冰鉴散着丝丝寒气,却驱不散殿内因帝王威严而自然凝聚的凝重氛围。
汉武帝刘彻斜倚在铺着白虎皮的御榻上,他年轻的面庞轮廓分明,眼神锐利如鹰隼,充满了开疆拓土的勃勃野心。
此刻他刚刚结束一场关于西南夷事务的朝议,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