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儒生的血色春天与玉杖的寒霜(3 / 5)
刘彻看着这些奏疏,既感振奋,又感压力。
他朱笔一批:“查!
严查!
依法严办!”
(赵绾的行动与刘彻的决心)这把火,直接烧到了长乐宫的眼皮子底下。
新政的狂风骤雨,席卷长安。
儒生们兴奋奔走,仿佛看到了理想国的曙光。
赵绾和王臧更是夙兴夜寐,充满干劲。
然而,在长乐宫那片沉静的阴影里,无声的寒流正在汇聚。
窦太后虽然看不见,但她灵敏的政治嗅觉,早已捕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
(转向冲突:寒流的汇聚)昔日在她榻前恭敬念诵奏疏的丞相卫绾,如今却推荐了这些试图颠覆她信奉的治国之道的儒生,这本身就是一种“背叛”
。
而赵绾、王臧的所作所为,在她看来,无异于刨她窦家的根基,挑战她至高无上的权威!
那把光滑的紫檀玉杖,被握得越来越紧。
(窦太后的怒意积蓄)
【本章启迪】:新政锋芒直指旧秩序。
警示我们:改革必然触及既得利益(列侯的咒骂)。
打破陈规陋习(外戚不法),需要担当和勇气(赵绾的铁面)。
然而,向最强大的传统堡垒(长乐宫阴影)起挑战,如同在悬崖边缘跳舞,每一步都需万分谨慎,更要预备好承受最猛烈的反扑(握紧的玉杖)。
6:血色落幕·玉杖寒霜(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长乐宫-未央宫)
长乐宫的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窦太后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此刻阴沉得能滴下水来。
(核心场景:长乐宫的雷霆之怒)关于赵绾、王臧以及他们推动新政的种种“恶行”
,特别是针对窦氏外戚的检举,已经通过心腹宦官添油加醋地传入她的耳中。
更有一件事,彻底点燃了她的怒火:她得知,赵绾竟曾向皇帝建言——“奏事不必再禀告东宫(即长乐宫窦太后)”
。
(关键导火索:请勿奏事东宫)
“反了!
简直是反了天了!”
窦太后手中的玉杖重重地顿在坚硬的金砖地面上,出令人心悸的“咚!
咚!”
巨响,回荡在空旷的殿宇内。
(权力象征的爆)
“那个赵绾!
那个王臧!
还有卫绾那个老糊涂!”
她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空洞的双目仿佛要喷出火来,“他们想干什么?架空我这个老婆子?把我窦家的人赶尽杀绝?让彻儿被这帮只会空谈、蛊惑人心的儒生牵着鼻子走?毁掉高祖、文帝、景帝好不容易创下的基业吗?”
(窦太后的核心指控)
她猛然指向侍立一旁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心腹宦官:“去!
立刻给我查!
给我仔仔细细地查赵绾、王臧!
他们就没有一点过错?收受贿赂?行事僭越?结交朋党?我就不信他们是干干净净的圣人!
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他们的罪证来!”
(核心行动:寻找罪证(或罗织罪名))
窦太后这只帝国权力丛林中最老练的雌狮,一旦亮出獠牙,其手段之狠辣、效率之高,令人胆寒。
(反扑势头的描述)一张无形的大网,以长乐宫为中心,迅撒开。
曾经被新政打压的列侯、被检举的窦氏外戚和宗室子弟,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主动“提供”
线索甚至构陷材料。
(反对势力的集结反扑)
短短数日内,关于赵绾、王臧的“罪证”
便“确凿”
地摆在了窦太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