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文景盛世的长安画卷(1 / 4)
《粟米成山钱如水——文景盛世的长安画卷》
1:太仓奇观·粟满为患(约公元前14o年春末夏初长安太仓)
长安城东,渭水之滨,坐落着帝国的心脏仓库——太仓。
这里,正上演着一场史无前例的“甜蜜烦恼”
。
(场景聚焦:太仓)
新任太仓令韩安国(未来景帝、武帝朝重臣,此时初露头角)站在高大的仓廪栈桥上,手搭凉棚,望着眼前的景象,眉头微微蹙起,嘴角却挂着难以掩饰的笑意。
(关键人物:韩安国视角切入)
“老天爷啊……”
他身旁的老仓吏周伯,须皆白,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感叹,“老头子我管了三十年仓库,从高祖皇帝那会儿粮仓跑老鼠,到现在……啧!
您瞧瞧!
真是开了眼了!”
(关键配角:老仓吏的见证)
顺着周伯颤抖的手指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番景象?(核心意象:陈陈相因,充溢露积)
如山如海的粟米:一座座巨大的仓廪早已被填得满满当当,连仓顶的通风口都几乎被淹没。
粟米特有的金黄光泽,在初夏的阳光下闪烁着令人目眩的光芒。
(视觉冲击)
无处安放的丰收:新收的粮食还在源源不断地从关东各地运来,车马络绎于途,满载着沉甸甸的麻袋。
然而,仓廪已满!
无处可存的新粮,只能露天堆放!
(关键矛盾:仓容饱和)
粟米的长堤:在仓群之间的空地上,粮袋被垒砌成一道又一道壮观的长堤,蜿蜒起伏,如同金色的丘陵。
(规模宏大)
时间侵蚀的痕迹:更触目惊心的是那些堆积在露天最底层、被雨水和岁月反复浸润的粮袋。
麻袋已然朽烂,金黄的粟米裸露出来,在雨水和湿气的侵蚀下,颜色变得灰暗,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霉变的斑点,散出一股混合着谷物醇香与腐败气息的奇特味道。
(核心意象:至腐败不可食)
一队卸粮的差役正费力地将新粮垛上去,脚下不小心踩塌了边缘一个朽坏的旧粮垛。
哗啦一声,灰蒙蒙的、带着霉味的陈粟流淌下来,瞬间引来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和几只探头探脑的老鼠。
“哎哟!
又垮了!”
一个年轻差役抹了把汗,抱怨道,“周伯,这陈粮都霉长毛了,新粮往哪儿搁啊?总不能堆到渭河里去吧?”
(具体对话:基层人员的烦恼)
周伯心疼地看着流泻的粮食,连连跺脚:“败家啊!
败家啊!
这要搁早年间,一粒米都能救命!
现在……唉!”
他转向韩安国,苦着脸,“大人,您看这……新粮入库,旧粮轮换……可这旧粮堆积如山,根本换不过来,也销不出去!
年年丰收,积压得太多,底层的……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了。”
(关键问题:粮食过剩与损耗)
韩安国拾起一把流淌下来的陈粟,米粒在他的指间揉搓,轻易地碎裂开来,散出更浓的霉味。
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那混合着泥土、阳光、汗水和腐败的气息,是如此的真实而复杂。
这腐败的粟米,竟成了帝国空前富庶最直观、也最令人感慨的注脚!
“周伯,”
韩安国放下手中的坏米,声音沉稳中带着一丝震撼,“这不是烦恼,这是天大的祥瑞!
是陛下仁政、苍生劬劳、天佑大汉的明证!
烂掉些陈粮,固然可惜,但想想高祖、吕后时,关中饿殍遍野的景象……今日之‘满溢’,何其珍贵!
传令下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