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少女缇萦与汉文帝的仁政之光(5 / 5)
看到一个瘦弱少女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她对父亲遭受肉刑那深入骨髓的恐惧与痛惜。
更让他震撼的是那句“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肉刑不仅残酷地毁人身体,更是彻底断绝了犯错者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与他登基以来一直倡导的“仁恕”
、“德政”
、“劝善改过”
的理念,是何等尖锐的矛盾!
(文帝的内心震动:触动仁政理念)
“小小女子,竟有此见识……”
文帝放下奏疏,深深叹了口气,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对缇萦孝心和勇气的震惊与怜悯,更有对现行刑罚制度深深的反思和……一种被点醒的沉重责任感。
“宣廷尉张释之、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来议事!”
文帝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召集重臣,酝酿变革)
很快,三位掌管帝国司法和行政的最高官员匆匆赶来。
文帝将缇萦的上书传阅给他们,并直接点明核心:
“诸卿请看!
此乃齐地一小女子为父鸣冤、自愿为奴赎父之上书。
其言:‘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
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字字泣血,人深省!
朕闻之,恻然悲痛!”
(文帝开场,定下基调)
丞相张苍(精通律历)是坚定的法家支持者,他谨慎地回道:“陛下仁德悯下,臣等感佩。
然肉刑之设,源自三代,乃惩奸除恶之重典,用以震慑宵小,维护纲纪。
若轻易废除,恐失刑威,致奸民无所畏惧,社稷恐生动荡啊!”
(张苍的顾虑:法家立场)
“丞相所言,亦是为国虑。”
文帝点点头,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转向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廷尉张释之(以执法公正、敢于直谏着称),“张廷尉,你掌刑狱多年,依你所见,肉刑之效如何?当真能使人惧而向善?还是……徒增无数残废悲苦之人,断绝其重生之路?”
(关键提问,引出核心辩论)
张释之早已深思熟虑,他出列朗声道:“陛下!
臣以为缇萦之言,真乃仁者之言,切中要害!
臣在廷尉任上,目睹受肉刑者,或面目尽毁(黥),或肢体残缺(劓、刖),受刑之时痛不欲生,刑后更沦为废人,终身受辱,其状甚惨!
彼等或因一时之过受此酷刑,纵有悔改之心,然身体已残,求生尚难,谈何自新?其怨恨之心,恐滋长更甚!
此非‘以刑止刑’,实乃‘以刑生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