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曹参与汉初的休养生息(1 / 5)

加入书签

《醇酒无为——曹参与汉初的休养生息》

1:相星陨落,醉翁接印(公元前193年春长安未央宫相府)

长安城的春天,杨柳刚刚抽芽,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肃穆的气息。

大汉帝国的开国丞相,被高祖刘邦誉为“功人”

的萧何,终于耗尽了他为这个新生王朝殚精竭虑的一生,阖然长逝。

未央宫内外,白幡低垂,百官缟素。

年轻的皇帝刘盈(汉惠帝)亲自临丧,神情哀戚又带着一丝茫然。

萧何的离去,不仅仅是一位重臣的去世,更像是一根擎天巨柱的崩塌。

刘盈深知自己才具平庸,父亲刘邦驾崩后,朝廷内外已暗流涌动,全靠母亲吕后铁腕与萧何老成谋国勉力支撑。

如今萧何一去,这千斤重担,谁能接下?谁能像萧何那样,既调和鼎鼐,又稳定朝纲?(权力真空的忧虑)

“陛下,”

一位侍中(皇帝近侍)小心翼翼地呈上一份漆盒密封的奏疏,“此乃萧相国弥留之际,亲笔所书,呈于陛下的遗表。”

刘盈深吸一口气,接过奏折,展开。

上面是萧何熟悉而略显颤抖的笔迹,力透纸背地写着几个字:“……曹参……可代臣……为相国……”

“曹参?”

刘盈念出这个名字,眉头微蹙。

曹参他是知道的,父亲的沛县老兄弟,战功赫赫的猛将,后来在高帝封赏功臣时,名列第二,仅次于萧何。

但印象中,这位曹相国(曹参时任齐国丞相)似乎……很爱喝酒?而且听说在齐国当丞相时,就整天和下属饮酒作乐。

让他来接替萧何?这能行吗?刘盈心中疑窦丛生。

(惠帝的疑虑)

然而,萧何的遗言份量太重。

刘盈深知这位老丞相识人之明,临终举荐必有深意。

他压下疑虑,下诏:“准萧相遗表,诏齐国丞相曹参,即刻进京,继任大汉相国!”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传到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

此时的曹参,正在他的丞相府邸后园里,与几位心腹僚属围坐石桌。

桌上不是什么军国大事的卷宗,而是几坛齐地名酿“兰陵美酒”

,几碟下酒小菜。

曹参面色红润,谈笑风生,手里还端着一只硕大的酒爵。

“报——!”

一名卫士急匆匆跑入园中,气喘吁吁,“丞相!

长安急诏!

萧……萧相国薨了!

陛下……陛下诏令丞相即刻进京,接任相国之位!”

满园的笑语戛然而止。

僚属们面面相觑,震惊、惋惜、继而目光齐刷刷投向曹参,带着复杂的神色:有恭喜,但更多的是担忧——大汉相国,那是何等位置?萧何尚且呕心沥血,我家主公如此……“洒脱”

?能行吗?

曹参端着酒爵的手,在空中微微停顿了一下。

他那双因酒意而略显朦胧的眼眸深处,极快地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凝重和了然。

仿佛这个结局,他早已预见。

他没有众人预想中的狂喜或惶恐,只是长长地、慢慢地饮尽了爵中美酒,出一声满足的叹息:“好酒!”

然后,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衣袍上沾染的花瓣尘土,对众人咧嘴一笑,那笑容里竟带着几分……如释重负?

“收拾行装吧!

咱们,该回长安了!”

(曹参的坦然与深意)

【本章启迪】:相星陨落(萧何去世),遗言托付(荐曹参)。

警示我们:权威推荐(萧何遗表),自有其考量(识人之明)。

表面的“放纵”

(饮酒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