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玉卮里的江山与家常(5 / 5)

加入书签

他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接过了儿子递来的玉卮。

玉是冰凉的,可他心里头却像揣了块烧红的炭。

两颗浑浊的老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啪嗒”

砸在光滑的玉璧上,溅开小小的水花。

他张了张嘴,声音哽咽沙哑,带着浓得化不开的沛县口音:“老三……你……你个犟驴崽子啊……”

这声音里,有放下心事的轻松,有说不出的酸楚,有藏不住的骄傲,还有一丝迟到了太久、终于流露出来的慈爱。

刘邦看着父亲接过了玉卮,看着那两道泪痕,脸上的笑容渐渐沉淀下来,眼底深处翻涌起更复杂的东西。

他伸出手,轻轻扶住了父亲端着玉卮、微微颤抖的手。

两只手,一只年轻有力布满战场磨砺的老茧,一只枯瘦爬满岁月刻下的褶皱,共同托着那只象征着无上权力与纠缠亲情的碧玉之卮。

“爹,”

刘邦的声音不再洪亮,低沉而清晰,只够他们父子俩听见,“这杯酒,儿子敬您。

这江山……从今往后,也算是咱老刘家的‘产业’了。

您……慢慢看,慢慢享用。”

他扶着父亲的手,将玉卮缓缓送到父亲干裂的唇边。

玉卮轻触嘴唇,温热的酒液滑入喉咙。

辛辣,却滚烫。

殿外的寒风似乎再也无法穿透这未央宫厚重的高墙。

殿内,万岁的呼声和开怀的笑声仍在回荡,像一曲奇特的交响,交织着帝王的家国天下与凡人父子间的千般滋味。

【本章启迪】:举起的玉卮(刘邦的证明)与滴落的泪珠(太公的释怀),在万岁的声浪中交融(心结崩解)。

警示我们:再大的功业(一统江山),心底也渴求最亲近的认同(问父孰多)。

放不下的过往(无赖旧事),往往是心中最深的烙印(父子情结)。

真正的和解(执手共饮),始于放下心防的勇气(泪落玉卮)。

家国天下事,终需一碗人间烟火来暖(父子共饮)。

4:余波绕粱(宴后,椒房殿内外)

盛宴的喧嚣终于散去。

未央宫巨大的殿门缓缓合拢,隔绝了外头的风雪,也带走了震天的笑声和万岁声。

前殿里只剩下宫人轻手轻脚收拾杯盘狼藉的声响和淡淡的酒气余香。

那份紧绷绷的皇家威仪似乎又悄悄回来了,只是多了些松软的余温。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