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长乐宫里的第一声万岁(5 / 6)
训练场上的尘土飞扬(习练朝仪),淬炼出秩序的最初轮廓(尊卑初显)。
警示:改变固有习惯(武将豪放)如同移山(练习趋拜),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叔孙通疏导)。
赋与意义(忠诚勋章),能将束缚(礼仪规矩)转化为荣耀(身份认同)。
沟通的智慧(化解不满),是推动变革的润滑剂(等级差异)。
4:彩排惊魂(公元前2oo年初冬,未央宫前殿)
寒风渐起,长安城迎来了初冬。
长乐宫主体刚刚落成,尚未正式启用。
未央宫前殿,被暂时征用为朝仪的最后演练场。
昔日喧嚣杂乱的大殿,此刻被布置一新。
巨大的朱漆圆柱肃穆矗立,地面清扫得光可鉴人。
殿内两侧,依照预定位置,摆放着代表不同等级臣子的席垫:前方是诸侯王和列侯的专属区域,之后是关内侯、九卿高官,再后是普通官员。
殿陛(台阶)之上,刘邦的龙椅已摆放妥当,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叔孙通身着庄重的博士礼服,肃立殿陛之下,手持一方简牍,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仪程。
他的鲁地弟子们分散在殿内各个关键位置,担任“执法”
(监督引导官员)。
气氛凝重而紧张。
刘邦今日特意抽出时间,要求在正式移驾长乐宫前,进行一次完整的彩排。
“众臣——入殿!”
随着叔孙通一声洪亮的唱喏,悠扬的宫廷雅乐《威池》之章奏响(由乐师临时演奏)。
早已在殿外廊下列队等候的侯爷、将军、官员们,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几个月来训练的成果,依照爵位高低和职位大小,排成一列长队,依次从两侧殿门“趋”
步而入!
场面顿时有些混乱。
虽然训练过多次,但在这庄严肃穆又陌生的环境下,不少人慌了神。
有人忘了“趋”
步要领,步子迈得太大太快;有人则过度紧张,小碎步挪得像蜗牛爬。
队列行进度不一,导致队伍有些松散歪斜。
叔孙通眉头微皱,但并未出声,只是紧紧盯着。
好不容易,众人按位置站定在自己的席垫前。
殿内鸦雀无声,只听得见粗重的呼吸声。
“拜——!”
叔孙通的声音再次响起。
众人依照爵位,有的行稽礼(如诸侯王、列侯),有的行顿礼(如九卿),有的行揖礼(较低官员)。
大部分人动作还算标准。
刘邦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这群平日无法无天的老兄弟此刻俯帖耳、行礼如仪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和不易察觉的满意。
“兴——!”
(起身)
“山呼——!”
叔孙通喊道。
众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
万岁!
万万岁!”
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这整齐划一的呼喊,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让刘邦脊背瞬间挺直了几分,一股奇异的暖流涌上心头。
然而,就在这看似顺利的时刻,意外生了。
“觐奏——!”
叔孙通宣布进入臣子向皇帝奏事的环节。
按照仪程,应由爵位最高者、功劳最大者依序向前,跪奏。
楚王韩信(此时尚未被贬为淮阴侯)位列诸侯之,理应第一个上前。
他面容冷峻,眼神复杂,缓缓起身,依着“趋”
步仪轨,向殿陛前行去。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
排在韩信身后不远处的舞阳侯樊哙,也许是太紧张,也许是地上刚刚有人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