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长乐宫里的第一声万岁(2 / 6)

加入书签

乱、深感羞辱的皇帝。

刘邦疲惫地靠在椅背上,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这皇位坐得,憋屈!

外面匈奴虎视眈眈(白登之围的阴影犹在),家里这群老兄弟却像一群不服管的野马。

打天下靠的是兄弟义气、冲锋陷阵,可治天下呢?靠吼?靠骂?靠摔杯子?不行!

必须得有规矩!

得有一套东西,让这群无法无天的家伙知道敬畏,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个位置!

未央宫内的金樽掷地(帝怒斥群臣),砸碎了草莽时代的最后幻梦(朝堂失序)。

警示:共享成功(打江山)易,共守秩序(治天下)难。

无规矩的狂欢(醉酒争功),终将吞噬成就的尊严(刘邦之怒)。

秩序的真空(无礼),必被混乱填满(击柱放水)。

2:儒生的赌注(公元前2oo年仲春,咸阳旧博士署)

未央宫的闹剧过去没几天,一个穿着洗得白、却浆烫得一丝不苟的深衣的中年人,步履匆匆地穿过长安城略显破败的街道,来到了位于城南僻静角落的一处旧院落——前秦遗留的博士官府署。

这里曾是天下博学之士汇聚之地,如今却门庭冷落,杂草丛生,几间房舍也破败不堪,处处透着王朝更迭后的凄凉。

他叫叔孙通,曾是秦朝的博士官。

秦亡后,他先是追随项羽,后又归顺刘邦。

因其学识渊博、言辞便给,被刘邦封为博士,号“稷嗣君”

(意为继承稷下学宫文脉)。

但他深知,在这群崇尚武力、鄙薄文辞的沛县老臣眼里,自己这个“儒生”

的名头,更像是个可有可无的点缀,甚至是个笑话。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陈腐的尘土气息扑面而来。

十几个衣着同样朴素、甚至有些寒酸的中年人和老者,闻声抬起头来。

他们都是叔孙通秘密派人从鲁地(儒家源地,曲阜一带)召来的儒生弟子。

他们眼中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更带着一种近乎固执的清高和疑虑。

“老师,”

一个年长的弟子率先开口,语气透着浓浓的不信任,“您唤我等前来,是要为那出身草莽、轻慢诗书的汉天子制礼作乐?”

此言一出,屋内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其他弟子也纷纷附和:

“是啊,老师!

暴秦苛法,二世而亡,可见严刑峻法、繁文缛节不可取!

汉家当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

“那刘邦,不过一泗水亭长,粗鄙无文!

他懂什么礼乐教化?给他定规矩,岂不是对牛弹琴?”

“我们儒家先圣之道,岂能服务于这等……这等人物?老师三思啊!”

一个年轻气盛的弟子忍不住提高了声音,脸上满是愤懑。

叔孙通静静地听着弟子们的质疑和反对,脸上没有任何愠怒。

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破旧的木窗,让春日微凉的空气涌入,也露出了窗外远处巍峨但尚未完全竣工的长乐宫轮廓。

“诸位,”

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压过了议论声,“你们说的,都对,也都不对。”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困惑的脸:“秦法严苛,二世而亡,是滥用礼法之过,而非礼法本身之过。

黄老无为,休养生息确是当前国策。

但是——”

他话锋一转,指着远处宫殿的方向,“诸位难道没听说未央宫前几日生了什么吗?群臣醉酒争功,拔剑击柱,甚至……在御殿之中便溺!

这,就是你们推崇的‘无为’之治吗?”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痛心疾。

弟子们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