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 刘邦入关(1 / 5)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定乾坤
一、西进!
沛公的野心与酒徒的狂言(公元前2o7年夏秋之交,南阳郡宛城附近)
烈日炙烤着豫西南的黄土路,蒸腾起扭曲的热浪。
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正艰难地跋涉,士兵们汗流浃背,盔甲下的麻衣早已湿透贴在身上,手中的长戈扛在肩头都显得沉重。
这支队伍的旗帜上,一个斗大的“刘”
字在热风中无力地晃动。
这正是刘邦率领的西征军,目标直指秦帝国的核心——关中!
然而,他们的士气却像这闷热的天气一样低落。
帅帐内,气氛同样压抑。
刘邦烦躁地解开衣襟,露出结实的胸膛,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不停地用蒲扇扇着风,可扇来的也是热风。
他面前摊着一张简陋的舆图,目光死死盯着那个插入关中的锁钥之地——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
“武关…武关…”
刘邦的手指重重敲在图上,“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秦军再怂,缩在乌龟壳里放箭扔石头,也够咱们喝一壶!
强攻?咱这点人马,够填几次墙根?”
他的声音粗犷,带着沛县特有的口音,充满了焦灼和对硬碰硬的抗拒。
巨鹿的血战他是知道的,项羽啃硬骨头的代价太大,他刘邦不想那样。
“娘的,难道老天爷就卡在这儿,不让我刘季进咸阳看看那始皇帝的龙椅长啥样?”
帐下谋士张良,依旧是一副沉静如水的模样。
他身着青色布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隼,仿佛这酷暑与他无关。
他微微欠身,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沛公勿忧。
强攻武关,实乃下下之策,徒耗兵力,动摇根本。
眼下我军新胜南阳,士气可用,然根基未稳。
当务之急,是‘避实击虚’,绕开硬钉子,寻找更易突破的缝隙,同时安抚后方,获取民心粮秣,方能积蓄足够力量叩关。”
“避实击虚…安抚后方…”
刘邦摸着下巴的胡茬,若有所思,这道理他懂,可怎么做?怎么绕?拿什么安抚?“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咋弄?子房(张良字),你有啥具体法子没?”
张良正要开口,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一个高亢、带着浓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口音的大嗓门:
“通报沛公!
陈留高阳郦食其(liyiji),求见沛公!
有要事相商!
关乎西进入秦之大计!”
声音洪亮,甚至有点刺耳,穿透了营帐的沉闷。
负责守卫的樊哙,那个勇猛如熊罴的屠夫将军,正叉着腰堵在帐门口,一脸鄙夷地打量着眼前这个老头:“哪来的狂徒?就凭你也想见俺大哥?看看你这德行!”
只见来人六十上下年纪,头稀疏花白,用一根破布条随意束着,身上穿着洗得白、甚至打着补丁的儒生宽袍,脚下蹬着一双沾满泥泞的破草鞋。
最扎眼的是他身上挂着一个硕大的酒葫芦,随着他激动的动作晃荡着,散出一股劣质酒气。
整个人看起来就像个落魄的教书先生,又像个喝高了的老酒鬼。
郦食其毫不畏惧樊哙的凶悍,反而挺起干瘦的胸膛,声音更大了:“汝何人?不过一介屠狗辈!
焉知高贤在前?吾乃助沛公取天下的高阳酒徒郦食其!
通报!
误了大事,尔等担待不起!”
他一手叉腰,一手挥舞着酒葫芦,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樊哙脸上。
帐内的刘邦听得真切,这老头口气狂得没边,但“助沛公取天下”
几个字像小钩子一样挠着他的心。<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