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仙药幻灭生怨谤帝王震怒燃新火(3 / 6)
平静。
上一次是搜书,这一次是抓人!
而且气氛更加恐怖!
(大逮捕的恐怖氛围)
博士官署当其冲。
尽管有着朝廷顾问的身份,但在皇帝雷霆震怒之下,这层保护膜脆弱不堪。
“李博士!
有人告你上月曾私下议论过‘郡县制不如分封’,诽谤圣制!”
“王先生!
你三年前写的文章里引用过《尚书》‘民贵君轻’之句,是不是以古非今?!”
“张方士!
你和卢生一起喝过酒吧?他潜逃前跟你说了什么?还不从实招来!”
罪名五花八门,捕风捉影,无限上纲。
被捕者面如死灰,或据理力争,或瘫软在地,但无一例外地被粗暴地套上枷锁,拖向那座令人闻风丧胆的所在——咸阳诏狱。
(罗织罪名,无限上纲)
最可怕的,是那道“互相举告可免罪”
的诏令。
它像一颗毒种,瞬间在人心中生根芽,释放出人性中最阴暗的恶。
昔日同窗好友,此刻可能为了自保,战战兢兢地揭对方某次酒后的一句牢骚;
曾经同席论道的儒生,为了摆脱嫌疑,绞尽脑汁回忆对方是否说过对朝廷不满的话;
甚至邻居之间,因为一点小小的旧怨,便捕风捉影地去告对方“曾在家中诵读禁书”
!
“我举报!
我举报隔壁的周儒生!”
一个神色惶恐的瘦小男子冲进御史衙门,语无伦次,“前天夜里,我……我好像听到他在家里叹气,说什么‘焚书……亡国之兆’!
对!
他就是这么说的!”
“哦?当真?”
审问的官吏眯起眼睛,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千真万确!
大人!
小人不敢撒谎!
求大人开恩,饶了小人吧!”
男子磕头如捣蒜。
(“互相告”
下人性的扭曲)
告密者未必能真的免罪(官吏往往翻脸不认),但恐惧和利己的欲望驱使着人们互相撕咬。
信任崩溃,道德沦丧,咸阳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
之中。
街道上行人低头疾走,不敢对视;熟人见面,眼神躲闪,唯恐一句话不对就被对方告。
空气中弥漫着猜忌、恐惧和绝望的气息。
咸阳诏狱。
这里是人间地狱。
阴暗、潮湿、散着浓重的霉味和血腥味。
狭窄的囚室里挤满了人,儒冠被踩在泥水里,方士的星盘被砸得粉碎。
惨叫声、鞭打声、烙铁灼烧皮肉的滋滋声、吏卒凶恶的逼问声,日夜不息。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儒生,衣衫褴褛,遍体鳞伤,被吊在刑架上。
他叫伏生(后为汉初传授《尚书》的关键人物),以精通《尚书》闻名。
“说!
还有谁私下议论过朝政?还有谁藏匿了禁书?”
面目狰狞的狱吏挥舞着沾血的皮鞭。
伏生嘴角淌血,艰难地抬起头,目光却异常平静:“《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陛下此举……自毁根基……”
“还敢以古非今?!
给我打!
狠狠地打!”
皮鞭雨点般落下。
伏生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只有眼中那抹对信念的坚守,刺破了无边的黑暗。
(信念在酷刑中的坚守)
角落里,一个年轻的方士蜷缩着,精神已然崩溃:“我说!
我全都说!
是……是城东的赵先生!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