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老丞相暗藏私心(3 / 5)
李斯的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打在他心坎上。
周室惨状:李斯描述的周代诸侯相残、天子沦为傀儡的画面,是他最深恶痛绝的景象!
他扫平六国,就是要终结这种混乱!
权力本质: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权力的诱惑和腐蚀性。
让儿子们拥有独立王国?那等于亲手在帝国心脏周围埋下无数炸弹!
郡县蓝图:李斯描绘的郡县制蓝图——层级分明、职责清晰、官吏任免皆出于己手——这才是他心中理想的统治机器!
高效、直接、可控!
短暂的沉默,如同风暴来临前的死寂。
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嬴政缓缓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带着无与伦比的压迫感。
他深邃的目光扫过王绾的苍白、李斯的坚毅,以及群臣的惊惶不定。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烙印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天下苦战不休,皆因有侯王!
赖宗庙之灵,天下初定,若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点出分封等于制造战争)他顿了顿,目光最终落在李斯身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廷尉议是!”
【本章启示】李斯力辩(直斥分封之弊)与始皇决断("
廷尉议是"
)奠定了帝国制度基石。
这警示我们:革新的勇气(李斯挑战传统)需要睿智的洞察(以史为鉴);集权的效率(郡县任命)需警惕专断的风险(皇权独揽);伟大的制度(郡县制蓝图)往往诞生于对历史教训(诸侯相攻)的深刻反思。
3:舆图之上划经纬,三十六郡定乾坤(公元前221年末-公元前22o年初,咸阳)
主要事件:秦始皇采纳郡县制后,李斯等重臣立即投入具体实施。
根据地理、人口、经济等因素,将帝国疆域精确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后不断完善至四十余郡),确定各郡治所,开创性地构建了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体系。
“廷尉议是”
四字余音犹在殿中回荡,帝国的统治机器在李斯的带领下,已经轰然启动。
咸阳宫偏殿,灯火彻夜通明。
巨大的天下舆图铺满了整面墙壁,山川河流、城邑关隘清晰可见。
李斯、冯劫、蒙毅等核心重臣围聚图前,空气中弥漫着墨汁与汗水的味道,还有一股开天辟地的豪情。
“陛下旨意已决,推行郡县!”
李斯的手指重重戳在咸阳所在的位置,“要之务,便是剖分天下,划定郡界!
此事关乎帝国筋骨,一丝一毫马虎不得!”
(划分郡县的重要性)
“李廷尉,”
御史大夫冯劫指着东方广袤的土地,“齐地富庶,人口稠密,临淄乃东方巨邑,自当设郡。
然辖地几何?北境如何划分?”
“齐地故地辽阔,”
李斯沉吟片刻,手指沿着泰山、济水划过,“当析分为数郡!
临淄周边核心区域设为齐郡,治所临淄;北边胶东半岛,设为胶东郡,治所即墨;琅琊沿海重地,设为琅琊郡,治所琅琊!”
(具体划分实例)
“善!”
负责勘验地形的官员立刻在舆图上标注。
争论也随之而来。
负责户籍统计的官员提出:“楚地疆域最广,民俗风情各异!
若只设三、四郡,恐鞭长莫及?”
李斯点头认可:“楚地确需细化!
江汉平原、洞庭湖畔,乃鱼米之乡,设南郡,治所郢城(后迁江陵);江淮之间,水道纵横,设九江郡,治所寿春;吴越故地,滨海而居,设会稽郡,治所吴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