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老丞相暗藏私心(1 / 5)

加入书签

1:咸阳宫阙起波澜,老丞相暗藏私心(公元前221年冬,秦都咸阳宫)

主要事件:六国初平,如何统治广袤新土成为帝国要难题。

朝堂之上,丞相王绾为的守旧派提出效仿周朝分封制,请求将秦始皇的儿子们分封到遥远的燕、齐、楚故地为王,以藩屏皇室。

廷尉李斯洞察其弊,内心激烈反对,准备廷议争锋。

咸阳宫,九重深阙,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扫平六国的血腥气似乎还未散尽,一个更关乎帝国千秋万代的难题,摆在了始皇帝嬴政和他的重臣面前:这前所未有的、东至大海西至陇山、北抵长城南达百越的庞大帝国,怎么管?

老丞相王绾,须皆白,资历深厚,此刻正躬身奏对,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老成谋国”

之感:

“陛下扫灭六国,功高三皇,德盖五帝,实乃亘古未有!

然…疆域辽阔,尤以燕、齐、荆楚之地,去咸阳数千里,鞭长莫及啊!”

他顿了顿,偷眼觑了下皇帝的脸色,才继续说道:“臣以为,当追慕古圣贤王之道,效仿当年周天子封建诸侯以藩屏王室。

恳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立为燕王、齐王、荆王…使其镇守新拓边远之地。

如此,血脉相连,拱卫中央,则江山永固,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提出分封主张,冠冕堂皇)

此言一出,殿中不少出身旧贵族或思想保守的大臣纷纷点头附议:

“丞相老成谋国,所言极是!

周室享祚八百年,赖此良制啊!”

“不错!

新附之民,野性未驯,非陛下亲子不足以镇抚!”

“分封诸公子,方显陛下恩泽普照四海!”

(守旧派的附和)

端坐帝榻之上的嬴政,面容沉静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青铜剑柄。

分封?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激起强烈的警惕。

他太清楚六国是怎么来的了!

不就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坐大后互相撕咬的结果吗?让自己的儿子们去当诸侯王?现在或许兄弟和睦,几十年、几代之后呢?会不会又变成另一个战国?他锐利的目光扫过那些附和的大臣,心中冷笑:这些人,有多少是真心为帝国?又有多少是怀念旧日诸侯割据、世家贵族把持地方的“好时光”

?(嬴政的内心洞悉与警惕)

廷尉李斯,站在文官队列前列,听着王绾的提议和众人的附和,后背微微绷紧,手心竟沁出细汗。

他出身楚国小吏,靠着真才实学和对嬴政抱负的深刻理解,一步步走到权力中枢,最痛恨的就是那些依靠血缘、门第垄断权力的旧贵族!

分封皇子?这简直是开历史的倒车!

他的思绪飞转:

周朝教训如在眼前:脑海里浮现出史书里记载的春秋战国乱象——同是姬姓的郑国攻打周天子,晋国三分,田氏代齐…“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周代分封弊端的核心)

帝国隐患暗藏:皇子封王,看似以血缘相连,实则必然形成新的权力中心。

他们会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官吏、自己的税收…中央权威如何保证?法令如何统一?驰道、度量衡这些刚推行的统一政策,在封国还能畅行无阻吗?

官僚制的曙光:他理想中的帝国,是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法令由中央直达地方每一个角落!

官吏不再是世袭罔替的贵族,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拔任命、考核升迁的“职业经理人”

这才是真正稳固的根基!

(李斯内心对郡县制的构想)他深吸一口气,知道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廷辩即将爆。

他必须站出来,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