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战云压长平老将筑坚垒(2 / 5)
同时,秦都咸阳,秦昭襄王嬴稷正与丞相范雎密议。
“王龁久攻不下,廉颇老成持重,坚守不出,我军损耗巨大。”
嬴稷眉头紧锁。
范雎小眼睛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捻着胡须,声音低沉:“大王勿忧。
廉颇善守,然赵国朝堂却未必能容他继续守下去。
臣有一计,名曰‘反间’……”
【本章启示】廉颇的“坚壁清野”
战略,是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最具理性的选择,展现了老将对战场态势的清醒认知和以空间换时间、以坚韧消耗敌人的智慧。
这警示我们: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困境,一时的忍耐与坚守并非怯懦,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必要策略。
急于求成、无视实力差距的冒进,往往是灾难的开始。
真正的勇气,有时在于顶住压力,坚持正确的方向。
2:反间惑君王,书生掌雄兵(公元前26o年夏,邯郸&长平)
主要事件:秦国丞相范雎实施反间计,派人携带重金潜入赵国邯郸,贿赂赵王近臣并散布流言:“秦军只怕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老朽胆小,快投降了!”
赵王本就对廉颇不满,又听闻赵括熟读兵书、谈论兵法连其父都难不倒,遂中计,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强烈反对,执意任命赵括为赵军主帅,取代廉颇。
邯郸城里,一股暗流在权贵和市井间悄然涌动。
“听说了吗?秦国那边传话来,说他们最怕的不是廉颇老将军,是咱们赵国的赵括将军!”
“赵括?就是那个嘴上兵法滔滔不绝,连他爹马服君都辩不过的赵括?”
“可不就是他!
秦国人说了,廉颇老啦,只会躲着当缩头乌龟,要是换上赵括将军那敢打敢冲的猛虎,秦军早就吓破胆逃回老家了!”
“唉,要是早点换帅就好了,也不用耗这么久,大家日子也不会这么难过了……”
这些“恰到好处”
的流言,如同毒蛇吐信,精准地钻进了本就焦躁不安的赵孝成王耳朵里。
再加上收了重金的宠臣郭开在一旁不断煽风点火:“大王啊!
廉颇拥兵自重,畏敌如虎,坐视国困民疲,其心可诛!
马服子赵括,将门虎子,熟读兵书,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若用他为帅,必定能一鼓作气,击败秦军,扬我国威!
这正是秦国最害怕的啊!”
赵王被说得热血沸腾,仿佛已经看到赵括率领大军横扫秦军、凯旋邯郸的景象。
他当即拍板:“好!
寡人意决!
召赵括入宫!”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老相国蔺相如(此时已因病重卧床)闻讯,不顾病体,让人抬着进宫劝阻,声音虚弱却急切:“大王!
用赵括为将万万不可!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他只是死读了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啊!
打仗不是背书,纸上谈兵会误国啊!”
蔺相如眼中充满了忧虑,仿佛看到了不祥的阴影。
赵括的母亲也披散着头闯入宫中,扑倒在地,泣血恳求:“大王!
请收回成命!
先夫赵奢临终嘱咐,言括轻言兵事,视战争如儿戏!
若用他为将,必致赵军覆败!
请大王念在我赵家世代忠良,另择良将!
我母子愿为质,只求大王勿用赵括!”
赵母的哭声撕心裂肺,充满了对儿子能力和性格的深刻了解与无尽担忧。
然而,被胜幻想和流言蒙蔽了双眼的赵王,此刻哪里听得进逆耳忠言?他不耐烦地挥手:“妇人之见!
<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