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三家分晋-变法的浪潮与统一的曙光(2 / 5)

加入书签

让智伯看到自己眼中的异样,口中唯唯诺诺地附和:“智伯高明!

赵氏必亡!

必亡!”

智伯瑶志得意满地环视着被洪水围困的孤城,沉浸在即将获取整个赵氏领地的巨大喜悦中,丝毫没有察觉到身边两位盟友眼神深处掀起的惊涛骇浪。

与此同时,晋阳城内,已是一片人间地狱。

大水无情地灌入低洼地带,无数民居被淹没。

侥幸没被淹没的房屋,也如同漂浮在汪洋中的孤岛。

街道成了河道,浑浊的水面上漂浮着木桶、衣物、甚至牲口的尸体。

饥饿的百姓们不得不像鸟儿一样,在高处或尚未倒塌的屋顶上搭建简陋的巢穴居住(“巢居而处”

)。

生火做饭成了奢侈而危险的事情,人们只能将锅釜高高吊起,在摇摇欲坠的“巢穴”

里小心翼翼地引火(“悬釜而炊”

)。

城墙之上,守城的赵氏军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疲惫不堪。

长时间的围困和洪水浸泡,让粮食储备急剧消耗(“财食将尽”

)。

湿冷的空气侵袭着每一个人的筋骨,绝望的气氛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一个年轻的士兵抱着冰冷的长矛,蜷缩在湿漉漉的城垛后,望着城外无边无际的水面和远处智伯军营星星点点的灯火,牙齿打着颤问身边的老兵:“伍长…我们…我们还能守多久?”

老兵布满皱纹的脸上沾满泥水,眼神却异常坚定,他用力搓了搓冻僵的手,声音嘶哑却有力:“守!

只要主君(赵襄子)还在,咱赵氏的魂就在!

别忘了,这是先祖简子(赵鞅)亲自督建的城池,墙基深埋桐木,坚不可摧!

水…淹不垮咱的根!”

他的目光投向城中最高处——赵氏宫室所在的夯土高台。

那里,灯火通明。

2:夜缒孤胆启危盟

(公元前453年,初春,晋阳城内宫室)

宫室之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凝固的铅块。

墙壁因为潮湿渗水而布满斑驳的水痕。

摇曳的烛光下,赵襄子(赵无恤)端坐于主位。

这位赵氏的年轻领袖,不过三十左右,面容因长期的围困而显得清瘦憔悴,颧骨凸出,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淬了火的寒星,燃烧着不屈的意志和深沉的忧虑。

他身上的皮甲已经磨损,却依旧挺直着脊梁。

下方分坐着几位同样形容枯槁但眼神锐利的臣僚。

“主君,城中粟米将罄,盐巴断绝,疫病已有蔓延之势…再这样下去,不用智伯强攻,军民自己就垮了…”

负责粮秣的官员声音嘶哑,带着哭腔。

赵襄子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几案,出笃笃的轻响。

那声音在死寂的大殿里格外清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他何尝不知形势危急到了极点?智伯联合韩、魏,兵力数倍于己,又有洪水天堑,强攻突围无异于以卵击石。

难道…赵氏百年的基业,真要断送在自己手中?绝望的阴影开始悄然爬上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主君勿忧!

城中军民尚存死志,地利犹在。

智伯虽强,然其暴虐狂妄,已失人和!”

说话者是一位四十岁上下的文士,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即使在如此困境下,依旧保持着一种从容的气度。

他便是赵氏谋臣张孟谈(张谈)。

赵襄子目光如电,猛地射向张孟谈:“人和?张卿所言人和何在?”

他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线生机。

张孟谈起身,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