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尼丘祷祝麒麟踏雾来(4 / 5)
射礼的场景。
他找来几个破旧的陶碗当作祭祀用的俎(u,放祭品的礼器)和豆(盛食物的高脚盘),又从屋角捡了几根枯树枝当作香烛。
他模仿着记忆中祭祀者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摆放好“俎豆”
,学着赞礼官的腔调,口中念念有词,神情庄重而专注地对着想象中的神灵或先祖行礼、叩拜(“设礼容”
)。
“丘儿,你在做什么呢?”
颜徵在刚织完一匹布,看到儿子煞有介事的样子,好奇地问。
孔丘抬起头,眼睛亮得惊人:“母亲,我在学礼!
今天看到的乡射礼太美了!
我想学会这些规矩!”
颜徵在看着儿子在陋室中认真模仿着他心中神圣礼仪的样子,心中百感交集。
清贫的生活没有磨灭他的志向,反而激了他对更高精神世界的向往。
她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好孩子,想学是好事。
只是学礼乐,需要拜师,需要典籍……我们家……”
想到捉襟见肘的家境,供儿子深造是何其困难,她的话语有些哽咽。
孔丘却挺起小胸膛,眼神坚定:“母亲,我不怕吃苦!
我可以自己去想办法!
我可以帮人干活换取束修(学费),可以去有藏书的人家帮忙打扫换取看书的机会!
只要让我学!”
少年的决心如磐石。
他开始更加留心一切学习的机会。
听说哪位士大夫家有藏书,他会在人家门外徘徊,鼓足勇气请求借阅,或者主动提出帮忙抄写书简来换取阅读时间。
他给阙里一些富户放羊、打扫庭院,用微薄的报酬一点点积攒着学习的费用。
放羊时,他常常带着一根树枝,在沙土地上反复练习写字,温习他记住的礼仪步骤和听来的诗句。
邻居们有时会打趣:“瞧那个孔家小子,放羊都念念有词,真真是个书痴!”
孔丘只是腼腆地笑笑,眼神却更加执着。
贫寒的生活不仅没有浇灭他心中那麒麟带来的光,反而像风助火势,让那寻求知识、渴望理解“礼”
之精髓的火苗,燃烧得愈加旺盛。
那些在尼丘山祈祷而来的期望,那些在父亲膝下听到的勇武与道德故事,那些在母亲织机旁领悟的朴素道理,此刻都在这个少年心中汇聚,指向一个明确的未来——学礼乐,通古今,成为一个真正懂得“道”
的人。
:少年孔子在贫困中以模仿礼仪立下大志。
它告诉我们:志向的高低从不取决于(如陋巷)或财富(如贫寒),而在于内心的向往(如对礼乐的痴迷)与行动的决心(如勤工求学)。
在平凡甚至困顿中保持对美好事物(如学问、艺术、德行)的敏锐感知与不懈追求,是点燃卓越人生的火种。
:麒麟足迹,大道始足下(少年成长)
核心事件:孔子在曲阜的成长轨迹;麒麟传说对其人生的潜在影响;母教对其性格的塑造;奠定其一生追求仁与礼的思想基础。
孔丘在曲阜阙里这条窄窄的巷子里,像一株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树,汲取着一切可能的养分。
母亲颜徵在是他生命中最坚实也最温暖的依靠。
她不仅是生计的支撑者,更是孔丘道德和价值观的第一位导师。
“丘儿,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孔丘和邻里孩童玩耍,因小事闹别扭时,颜徵在会放下手中的织梭,温和地教导他换位思考。
“母亲,何为‘仁’?”
小孔丘仰着脸问。
颜徵在想了想,指着窗外巷口一棵被烈日晒蔫的小草:“你看那草,若有一桶水,你是只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