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尼丘祷祝麒麟踏雾来(3 / 5)

加入书签

母亲无声的誓言:再苦再难,也要把儿子抚养成人!

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颜徵在给予孔丘的却是最宝贵的财富——教养与爱的启蒙。

她会在劳作间隙,用温柔却坚定的声音教导儿子:“丘儿,记住,人无信不立。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与人相处,要恭敬有礼,就像对待家里的长辈一样。”

“看见地上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即使再小也不要捡。”

她用最朴实的语言,在孔丘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信”

、“礼”

、“廉”

这些儒家核心美德的种子。

有一次,孔丘和小伙伴在巷口玩耍,小伙伴捡到一枚别人丢失的铜贝(钱币),兴奋地炫耀。

小孔丘却摇摇头,认真地说:“母亲说过,‘见利思义’,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

我们去问问是谁丢的吧?”

他清澈的眼神里,有着越年龄的笃定。

颜徵在远远看到这一幕,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生活的清贫,磨砺了孔丘的心智;母亲的坚韧与德行,则塑造了他最初的品格轮廓。

那颗由麒麟带来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壤和母爱的浇灌下,顽强地扎下了根。

:幼年失怙的困境未能磨灭孔丘的天性与母亲的信念。

它启迪我们:家庭变故(如丧父)固然是人生的重大挫折,但坚韧的父母(如颜徵在)和良好的教养(如朴素的道德启蒙),能为孩子筑起抵御风雨的精神堡垒。

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丰寡,而在于精神世界的丰盈与正直品格的塑造。

:俎豆礼容,贫寒育大志(约公元前543年-少年时期)

核心事件:少年孔子观看乡射礼深受触动;模仿祭祀礼仪(陈俎豆,设礼容);立下学习礼乐的志向;在困苦中展现出对学问的渴望。

时光荏苒,孔丘在曲阜阙里的陋巷中渐渐长成了一个清瘦却目光明亮的少年。

生活的清贫依旧,粗布麻衣,简单的饭食,但对于这个少年来说,国都曲阜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吸引着他每一个好奇的细胞。

这里比陬邑繁华得多,更重要的是,这里是鲁国保存周礼最为完备的地方!

周公旦的余泽犹在,古老的礼仪活动时常上演。

一个晴朗的日子,鲁国举行盛大的乡射礼(一种结合射箭比赛与礼仪教化的活动)。

消息传来,孔丘兴奋不已,央求母亲让他去看。

颜徵在看着儿子充满渴望的眼睛,微笑着点头,替他整理了一下洗得白的衣襟:“去吧,丘儿,用心看,用心学。”

乡射礼的场地设在城外开阔处,旗帜飘扬,人头攒动。

孔丘挤在人群中,踮起脚尖,目不转睛地盯着场中央。

他看到主宾互相作揖,动作庄重而优雅;看到射手上场前的肃穆神情,拉弓时的沉稳专注;看到射中箭靶(侯)时众人的喝彩与随之进行的每一个揖让步骤。

鼓声、赞礼官的唱和声、箭矢破空声、观众的赞叹声……这一切交织成一幅盛大而和谐的图景。

孔丘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这不仅仅是射箭比赛,这是一整套体现着秩序、谦让、技艺与相互尊重的仪式!

它像一曲无声的交响乐,奏响着人与人、人与天地的和谐之道。

他看得如痴如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人群散去,夕阳的余晖洒满场地,他还站在原地,回味着刚才的一幕幕。

那一刻,一种朦胧而坚定的志向在他心中萌芽:我也要懂得这些礼!

我要掌握这种让世界井然有序、让心灵安定的学问!

回到狭窄的家,孔丘的脑子里还满是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