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暗流汹涌(1 / 5)

加入书签

:晋楚对峙,暗流汹涌(公元前597年春)

核心事件:郑国叛晋附楚成为导火索;晋国出兵救郑(名义),实则维护霸权;晋军内部严重分裂(主帅荀林父主退避锋芒,副帅先縠主战强硬);楚庄王决心迎战;两军主力于邲地集结。

公元前597年的春天,中原大地尚未完全回暖,战争的阴云已经密布。

夹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的郑国,在楚庄王持续的军事压力和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再也扛不住了,彻底倒向了楚国(郑襄公肉袒牵羊以降楚)。

这对晋国来说,简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作为中原霸主,保护附庸国是霸权的象征。

郑国的背叛,不仅让晋国颜面扫地,更动摇了其霸权根基。

晋国朝堂震怒!

尽管晋景公刚即位不久,经验尚浅,但在执政大臣的压力下,晋国决定出兵伐郑,名义上是“惩戒叛徒”

,实则是要狠狠教训楚国,夺回郑国,重振霸威!

(《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

晋国派出了强大的阵容:以中军将荀林父为主帅,中军佐先縠(又称彘子)为副帅,上军将士会、下军将赵朔等名将悉数出征。

浩浩荡荡的晋国大军渡过黄河,直扑郑国!

消息传到楚军大营,楚庄王非但没有退缩,眼中反而燃起了熊熊战意!

他刚刚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

晋国出兵,正中他下怀——这正是与宿敌晋国一决雌雄,彻底奠定楚国霸主地位的绝佳机会!

“寡人避让晋军多年(指此前城濮之战后楚国战略收缩),今日,是时候让天下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强者了!”

楚庄王拍案而起,果断下令楚军主力北上,进驻邲地,摆开阵势,迎战晋军!

一场决定未来数十年中原格局的级碰撞,即将在黄河岸边的邲城上演。

然而,晋军阵营内部,却远没有楚军那般同仇敌忾。

一场致命的分裂正在悄然蔓延。

大军行至黄河边,主帅荀林父忧心忡忡。

他性格稳重,深谙兵法。

他仔细分析了形势:楚军士气正盛,庄王雄才大略,孙叔敖治军有方,楚军实力今非昔比;反观晋军,远道而来,士卒疲惫,更重要的是国内君权不稳(晋景公新立,权臣赵盾刚死不久,政局暗流涌动),此时与楚军主力硬碰硬,风险极大。

他召集诸将商议:“楚军气盛,且国内稳固。

我军新出,士卒劳顿。

不如暂且退兵,避其锋芒,待其懈怠或有变,再图良策。”

(《左传》:“不如还也。”

他的话还没落地,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不行!

绝对不行!”

说话的正是副帅,以勇猛刚烈闻名的先縠。

他满脸通红,怒视着荀林父:“晋国所以霸,师武臣力也!

如今为了区区一个郑国背叛(其实是为霸权),就畏楚如虎,不敢一战,算什么霸主?!

传出去岂不让诸侯耻笑!

我晋国颜面何存?!

必须战!

而且要狠狠地打!”

(《左传》:“恶!

是,余羸老也,可重任乎?必不可!

师武、臣力,所由霸也。

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而不从,不可谓武。

由我失霸,不如死!”

)他的激烈言辞,立刻得到了一批激进的将领如赵括、赵同(赵氏孤儿赵武的叔叔辈)等人的附和。

老成持重的士会(上军将)试图调解:“楚庄王即位以来,国内安定,任用贤臣(孙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