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拾人牙慧的霸主梦(2 / 4)
/p>
真正的志向,需要脚踏实地地积累实力,而非沉迷于虚幻的荣光与强制的威吓。
泓水河畔的“仁义”
悲歌(公元前638年冬)
核心事件: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拒绝“半渡而击”
、“不鼓不成列”
;宋军惨败,襄公重伤。
曹南会盟的闹剧,让南方霸主楚成王熊恽冷笑不已:“区区宋公,也敢妄称霸主?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楚国的北进雄心从未改变,宋襄公的作态正好给了它一个绝佳的借口。
同年(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假意接受宋襄公的会盟邀请,却在盂地(今河南睢县)埋伏甲兵,将兴冲冲前来主持会盟的宋襄公当场扣押!
“宋公欲霸诸侯?先问问寡人的刀剑答不答应!”
楚成王的声音充满了嘲弄。
宋襄公成了楚国的阶下囚,他梦想的“仁义”
霸业,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
在鲁僖公的斡旋下,楚成王才勉强于数月后释放了宋襄公。
这奇耻大辱,让宋襄公怒火中烧。
“楚国蛮夷,背信弃义!
此仇不报,寡人何面目立于天地!”
他彻底失去了理智,不顾国力悬殊,决意与楚国开战。
公子目夷和众臣苦苦哀求:“君上!
楚强宋弱,避其锋芒方为上策!
忍一时之辱……”
宋襄公拔出佩剑,斩断案角:“休得多言!
寡人誓雪此耻!
有言和者,有如此案!”
复仇的火焰吞噬了他最后一丝清醒的判断。
公元前638年冬,寒冷的北风吹过泓水(古水名,约在今河南柘城西北)两岸。
宋国军队在宋襄公亲自率领下,早早列阵于北岸高地,严阵以待。
南方,楚国的庞大军队在晨雾中出现在河对岸,黑压压一片,兵戈耀目,如同翻滚的乌云。
楚军主帅成得臣(字子玉)望着对岸严阵以待但数量明显劣势的宋军,嘴角露出一丝轻蔑:“宋公之‘仁’,今日倒要好好领教。”
战斗打响!
楚军开始强渡泓水。
冰冷的河水没过士兵的腰腹,他们艰难地涉水前进,队形散乱。
宋军大司马公孙固(目夷时任左师,掌军事)急切地跑到宋襄公的战车前:“君上!
机不可失!
楚军半渡,混乱不堪,我军乘势掩杀,必获全胜!
此时不击,更待何时?”
宋襄公身披华美的犀牛皮甲,手持象征礼法的钺(一种仪仗兵器),神情庄严地摇头:“不可!
寡人闻君子之道:‘不困人于厄(è,险境)’,不重伤(不攻击已受伤者),不擒二毛(不抓花白头的老人)。
敌军渡河未半,我军击之,岂是仁义之师所为?待其渡河列阵再战!”
公孙固和周围的将士们急得直跺脚,眼睁睁看着楚军一批批安全渡过泓水。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完成战斗队形的展开(“未既济”
且“未成列”
),人马喧嚣,一片混乱。
公孙固再次抓住战机,声音嘶哑:“君上!
楚军虽渡过河,但阵脚未稳,队列混乱!
我军居高临下,雷霆一击,仍可取胜!”
宋襄公依然固执己见,他甚至举起手中的钺,仿佛在扞卫某种神圣的教条:“大司马!
‘不鼓不成列’!
敌军未布好阵势而击之,是偷袭,非礼也!
寡人奉行仁义,堂堂之阵,光明正大!
擂鼓!
待其列阵完毕再堂堂正正对决!”
他坚信,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