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从箭下亡魂到股肱之臣(2 / 5)
3其国而伍其鄙”
,将国都和野地分级管理,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同时选用贤能,设立机构,齐国行政效率飞提升。
短短数年,齐国国力蒸蒸日上,仓廪实、府库足、兵甲利、民心齐。
齐桓公看着欣欣向荣的景象,紧握着那块曾被管仲之箭射穿的铜钩,眼中闪烁着霸业的光芒。
:胸襟决定格局。
齐桓公放下私仇,换来一代名相;管仲得遇明主,方能施展抱负。
真正的强大,始于包容与识人。
化敌为友,往往能成就意想不到的伟业。
:竖起“尊王攘夷”
的大旗(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59年)
核心事件:北击山戎救燕;存邢救卫;打出“尊王攘夷”
旗帜,凝聚华夏诸侯。
国力强盛的齐国,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舞台。
此时,北方传来十万火急的军报:山戎大举入侵燕国,燕国危在旦夕!
燕国使者风尘仆仆,形容枯槁,跪在齐桓公面前泣不成声:“齐侯!
山戎如虎狼,烧杀抢掠,燕都危矣!
恳请上国兵相救,燕国上下永感大德!”
朝堂上议论纷纷。
有大臣犹豫:“主公,山戎凶悍,路途遥远,深入敌境恐……”
齐桓公霍然起身,眼神坚定如铁:“燕国乃太公封土,同为姬姓宗藩!
戎狄侵华夏,践踏我周室封国,岂能坐视?此非救燕,乃护我华夏衣冠!”
他望向管仲:“仲父,‘尊王攘夷’,此其时也!”
管仲抚掌微笑:“主公明鉴!
救邻国之危,显仁义之师,正是扬我国威、凝聚诸侯之良机!
天下诸侯,必将侧目!”
齐国大军在齐桓公亲自统帅下,顶着凛冽寒风,千里迢迢北上。
山戎盘踞地势险要,齐军遭遇重重困难。
一次急行军中,齐桓公的战马陷入泥沼。
“主公危险!”
管仲高喊。
士兵们奋力拖拽战马,桓公的鞋子都陷在泥里。
他毫不在意,赤着脚踩在冰冷的泥地上指挥:“快!
轻装简从,绕道突袭!
燕国子民等不起!”
将士们深受感动,士气大振。
最终,齐军出其不意,大破山戎主力,解了燕国之围。
燕庄公感激涕零,亲自送齐桓公回国,一路相送,依依不舍,不知不觉竟送入了齐国境内(按礼法诸侯相送不出国境)。
齐桓公敏锐地察觉到这违反了周礼,立即停下:“燕侯深情,寡人心领。
然周礼不可废!
此地已是齐境,寡人当以此地为界,割让于燕!
请燕侯止步!”
(“分沟礼燕”
典故)。
此举震动诸侯——齐侯不仅武力强盛,更尊崇周礼!
其“尊王”
绝非空话。
不久,更大的危机降临:北狄攻灭邢国,紧接着又大举围攻卫国!
卫懿公荒唐(好鹤亡国),被杀,卫国都城被毁,遗民逃过黄河,凄惨如丧家之犬。
消息传到临淄,齐桓公拍案而起:“狄人猖獗!
邢卫乃我兄弟之国,岂容狄人如此肆虐!
管仲,兵!”
管仲肃然:“主公,‘攘夷’大义,正在此刻!
当救遗民,助其复国,以彰华夏同气连枝!”
齐军再次出动。
他们击退狄人,收拢邢、卫两国流离失所的难民数千人,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迁邢存卫”
)。
齐桓公亲自慰问流民,看到百姓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