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困龙在渊名震咸阳(1 / 5)
1:困龙在渊,名震咸阳(公元前4-3年,韩国新郑&秦国咸阳)
主要事件:韩非在韩国郁郁不得志,埋头着述;其《孤愤》、《五蠹》等名篇传至秦国,嬴政读后惊为天人,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的感叹。
韩国都城新郑,宫阙依旧,却难掩暮气沉沉。
在一间堆满竹简的书房内,一位身形清癯、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伏案疾书。
他便是韩国公子,韩非。
窗外春光正好,他的眉头却紧锁成一个“川”
字,眼神锐利如鹰隼,又深藏着难以言喻的落寞与愤懑。
“咳咳……”
一阵压抑的咳嗽声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韩非放下笔,揉了揉因长久写字而酸痛的手腕,望向窗外那片属于韩国的天空。
身为宗室公子,他比谁都清楚韩国积贫积弱的根源:贵族专权、法令不行、君主庸懦!
(史载韩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
“《五蠹》…《孤愤》…《说难》…”
他低声念着自己一篇篇呕心沥血之作的名字,每一篇都像一把解剖刀,精准地刺向时弊的核心。
他痛恨那些蛀空国家的“五蠹”
(儒家学者、纵横家、游侠、逃避兵役者、工商之民),他为忠臣直谏遭遇迫害而“孤愤”
,他深知向君王进言的“说难”
与危险!
“吾道不行于韩矣!”
一声沉重的叹息从他口中溢出,带着无限的悲凉。
空有经天纬地之才(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满腔富国强兵之志,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国在强秦的虎视下日渐沉沦。
他的口吃(史载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更成了沟通的巨大障碍,那些精妙的治国方略,在朝堂上往往化作结结巴巴的片段,引来权贵们毫不掩饰的轻蔑嘲笑。
才华被锁在喉中,如同困龙锁于深渊,那份压抑与痛苦,日夜啃噬着他的心。
然而,思想的锋芒岂是宫墙能够阻挡?就在韩非于新郑郁郁不得志之时,他那些凝聚着深刻洞察与犀利锋芒的着作,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悄悄穿越战火纷飞的疆域,传到了西边那个虎狼之国的心脏——咸阳。
秦宫深处,章台宫的书房灯火通明。
年轻的秦王嬴政结束了一天的朝会,屏退左右,拿起了一卷新近从东方辗转得来的竹简。
简上刻着两个厚重的大字——《孤愤》。
起初,他只是随手翻阅。
但渐渐地,他的坐姿变得笔直,眼神越来越亮,呼吸也急促起来。
竹简上的文字仿佛带着雷霆万钧之力,直击他的心灵:
它一针见血地剖析了权臣当道、君主被蒙蔽的根源;
它痛斥了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蛀虫;
它赤裸裸地揭示了“智法之士”
与“当涂之人”
(当权大臣)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
它无比坚定地主张尊君、集权、法治、富国强兵!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打在嬴政的野心上!
这不正是他日夜所思、梦寐以求的治国蓝图吗?这不正是扫平六合、建立万世不拔之基的理论利器吗?他所推行的政策,所构想的帝国,竟然在这卷来自敌国(韩国)的竹简上,得到了最系统、最深刻、最犀利的阐述!
“妙!
绝妙!”
嬴政忍不住拍案而起,在空旷的书房里踱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又迫不及待地抓起《五蠹》、《说难》等篇,如饥似渴地读下去。
越读,他心中那份震撼和渴望就越强烈。
当他读到《五蠹》中那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