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刘秀称帝(1 / 4)
刘秀称帝:鄗城烟火下的天命所归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夏·河北鄗城
蝉鸣聒噪,烈日炙烤着河北平原。小小的鄗城(今河北柏乡)像被丢进了蒸笼,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干草的气息。城内外,兵戈林立,旌旗猎猎。这不是寻常的驻军,而是一股积蓄已久、即将喷薄的力量核心。临时征用的官署大堂内,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十几位身披甲胄、面染风霜的将军,目光灼灼,如同锥子般钉在主位那个身形颀长、面容沉静的中年人身上——他便是刘秀,新近大破王郎、扫平河北群雄的萧王,此刻却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卷摊开的竹简。将军们的声音带着恳切,甚至有些焦灼:“大王!天意人心,皆归于汉!更始昏聩,长安沦陷!您乃高祖苗裔,仁德布于四海,威名震于寰宇!此时不承天命,更待何时?!” 劝进之声,如浪潮般一波波拍打着沉寂的大堂。刘秀的目光掠过一张张忠诚而急切的脸庞:邓禹、冯异、吴汉、耿弇……这些都是随他出生入死、奠定河北基业的肱骨之臣。然而,他内心深处的忧虑却如同沉在水底的巨石:称帝?名不正则言不顺。贸然称尊,会不会成为天下新的靶子?那可能瞬间点燃的战火,会焚毁多少他苦心经营的局面?他需要的不只是部下的拥戴,更需要一个让天下人信服的“理由”,一个无可辩驳的“天命”。
1. 鄗城请愿:众将之心与萧王之忧
劝进的浪潮在鄗城官署内激荡回旋。
“大王!” 耿弇猛地跨前一步,这位年轻的猛将,声音如同他手中的长槊,锋利而直接,“天下汹汹,百姓嗷嗷待哺如赤子之望慈母!更始刘玄在长安干了些什么?宠溺奸佞,沉湎酒色,如今连长安都丢给了赤眉草寇!他算什么汉室正统?汉家的旗号他扛得起吗?!”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而您!昆阳一战,以少胜多,破王莽百万大军,那是天神相助!平定河北,剿灭巨寇王郎,安抚流民,恢复农桑,河北父老谁不称颂您的恩德?这才是真正的汉家气象!您不站出来,谁还有这个资格?谁还能让天下人信服?!”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行到南平棘,诸将复固请之……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无为久自苦也。’”)
耿弇的话,像火星溅入了干柴堆。其他将领纷纷附和,大殿内声浪更高:
“耿将军说得对!大王!将士们提着脑袋跟您打天下,图什么?不就图个开国功臣,封妻荫子吗?您迟迟不肯正位,兄弟们心里没底啊!”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军侯粗声喊道。
“是啊大王!赤眉立了个放牛娃在长安称帝,绿林那帮家伙在各地各自为政,再这样乱下去,天下何时才能太平?百姓何时才能安居?” 冯异,这位以沉稳多谋着称的“大树将军”,此刻也难得地言辞急切,“名分早定,则人心早聚,大业早成!此乃安定天下之根本,望大王勿再迟疑!”
文武僚属们言辞恳切,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逼迫。他们描绘着未来的蓝图,表达着追随的决心,也赤裸裸地点出了利害——您不称帝,军心士气可能涣散,人心思变,好不容易聚拢的力量就可能分崩离析!
面对这汹涌的请愿,刘秀的脸上却看不出多少喜悦。他缓缓站起身,双手向下虚按,示意激动的人群安静。他的目光深邃,扫过每一张熟悉的面孔。
“诸位将军,诸位僚属,” 刘秀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秀,何德何能?蒙诸位不弃,追随至今,戮力同心,平定河北,得以暂安一方。此皆赖诸君之力,将士用命之功。” 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