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刘秀河北行(1 / 4)

加入书签

刘秀河北行:从孤骑渡河到铜马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冬·黄河渡口

凛冽的朔风像刀子一样刮过黄河冰面,卷起细碎的雪沫,抽打在脸上生疼。几匹疲惫的瘦马喷着团团白气,不安地刨着蹄下薄脆的冰层。马蹄声在空旷死寂的河滩上显得格外刺耳而孤独。刘秀勒住缰绳,驻马回望。南岸,莽莽苍苍的中原大地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冬日暮霭中,那里有他刚刚助其推翻王莽的更始朝廷,也有他兄长刘演被冤杀后尚未消散的血腥阴影。新任命的“行大司马事”的旌节在风中猎猎作响,与其说是权柄的象征,更像是催命的符咒。

“主公,不能再耽搁了!” 贴身护卫王霸的声音因寒冷和紧张而微微发颤,他警惕地扫视着对岸模糊的苇丛,“洛阳那边……未必真想让您活着到河北。”他言下之意,是指更始帝刘玄及其心腹朱鲔、李轶等人猜忌的目光。

刘秀沉默着,深邃的目光穿透风雪,投向对岸那片被称为“河北”的、广袤却危机四伏的土地。他的侧脸线条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冷峻坚毅,唯有那双眼睛深处,燃烧着一簇绝境求生、不甘蛰伏的火焰。他猛地一夹马腹,声音沉稳得如同脚下冰封的河床:“过河!纵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一闯。河北,便是你我安身立命之地!” 马蹄踏破碎冰,溅起浑浊的水花,一行人如同投入未知深渊的孤鸿,消失在北岸的风雪迷雾之中。

1. 孤骑入绝地:一纸檄文十万兵

河北的景象,比预想中更加凋敝混乱。沿途村镇十室九空,废墟间野狗争食。偶尔遇到的流民,眼神麻木空洞,看到他们这一小队携带兵器的“官军”,如同惊弓之鸟般迅速逃散。刺骨的寒意不仅仅来自天气,更来自这片土地上弥漫的绝望气息。

这日黄昏,一行人疲惫不堪地抵达邺城(今河北临漳)。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墙垛口后,隐约可见闪着寒光的箭镞。守城的军吏探出半个身子,语气冰冷戒备:“来者何人?报上姓名官凭!”

刘秀示意邓禹上前。邓禹朗声道:“大汉行大司马、持节使者刘秀刘文叔在此!奉更始皇帝诏令,镇慰河北州郡!速开城门!”

城头沉寂了片刻,随即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嗤笑声。“刘秀?没听过!行大司马?好大的官威啊!”一个粗豪的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嘲弄,“如今河北,只认邯郸城里那位!识相的赶紧滚,再啰嗦,休怪我等弓箭无情!”

“邯郸城里那位?” 刘秀眉头紧锁。邓禹低声急促地解释:“主公!我们一路紧赶,消息不通!就在我们渡河后不久,河北巨鹿豪强王昌,诈称自己是汉成帝流落民间的儿子刘子舆,在邯郸悍然称帝了!他得到了当地豪族大户的鼎力支持,檄文传遍河北,声势浩大!”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是时长安政乱,四方背叛。梁王刘永擅命睢阳,公孙述称王巴蜀,李宪自立为淮南王,秦丰自号楚黎王,张步起琅邪,董宪起东海,延岑起汉中,田戎起夷陵,并置将帅,侵略郡县。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仿佛印证邓禹的话,第二天清晨,刘秀一行在通往信都(今河北冀州)的必经路口,赫然看到一张崭新的榜文被浆糊牢牢糊在树干上。榜文以极其夸张的语气宣告:

大汉真命天子诏曰:伪更始窃据神器,乱臣贼子刘秀,假节北行,图谋不轨!凡河北臣民,得刘秀首级献于邯郸者,封万户侯,赐金万斤!

榜文下方,赫然盖着一方鲜红的“天子之玺”大印!

空气瞬间凝固。王霸等护卫的手猛地按上刀柄,额头冒出冷汗,警惕地环视四周荒草丛生的野地,只觉得每一簇枯草后面都可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