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难处(1 / 3)
徐知微会意,沉稳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和准备好的文件。“顾总,沈助理,请允许我先从产品和基础数据开始汇报。”她条理清晰地从桃胶膏的古老配方讲起,详述了核心成分的来源、制作工艺的独特性,以及目前只是在桃花庵少量生产,一盒难求的情况。
接着,她又切换到新建工厂的方案,从选址云灌县的原料供应链优势,到规划中的现代化生产线、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再到详细的产能推进计划、成本构成和基于不同市场渗透率的财务预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有支撑,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初步论证……。
顾盼梅听完,感到徐知微很不简单,在这偏僻的小山村,能有这样的人才,而且能待得住。留得下,她看了明月一眼,笑着说:“明月,我这次来,虽然有投资的意向,但也是初步的了解,说实话,别的方面都满意,也不怕桃胶膏生产出来没有市场,因为市场是人开拓的,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就不怕没市场,关键是你选场的地址有点问题。”
顾盼梅说完,身体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指尖在光洁的会议桌上轻轻点了点,目光锐利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先是看向徐知微,继而转向明月。
继续说道:“徐总监的准备非常充分,逻辑清晰,数据详实,令人印象深刻。”她先肯定了徐知微,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务实和严肃,“明月,正因为我看好这个项目,看到了它的潜力,所以有些现实的问题,我们必须摆在桌面上坦诚地谈。”
她坐直了身体,气场自然而然地笼罩了整个会议室。
“首先,就是人才。一个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含量的保健品生产企业,其核心驱动力永远是人才。徐总监这样的人才,在云灌县,乃至整个地区的稀缺程度,你我心知肚明。”她看向徐知微,语气诚恳,“我不是质疑徐小姐的能力或忠诚,而是从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研发、品控、高级管理……这些关键岗位,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才梯队,而不是依靠一两位核心人物的苦撑。在深圳,我们可以轻易找到拥有顶尖学府背景、大型企业经验的研发和管理人才,他们有最前沿的视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在云灌县,我们如何吸引并留住这样的人才?这里的学术氛围、信息流通、生活配套、甚至子女教育,能否满足高端人才的长期发展需求?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严峻的挑战。”
她稍作停顿,让这个问题沉入每个人的思考中,然后继续抛出第二个更普遍的问题。
“其次,是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现代化工厂,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或手工业者,而是具备一定文化基础、能够快速学习并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具备良好质量意识和纪律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顾盼梅的语气平和却切中要害,“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这里的乡亲们或许勤劳、质朴,但我们需要评估的是:将他们培训成符合现代食品生产要求的熟练工,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成本?培训后的稳定率又能达到多少?年轻人是更愿意留在家乡的工厂,还是更向往大城市的机会?这些不确定性,都会直接转化为管理成本、培训成本和潜在的质量风险。”
她总结道:“明月,资金我可以投,设备我可以买最先进的,但‘人’才是企业真正的筋骨。选址在农村,原料优势固然明显,但人才短板和产业工人基础薄弱这两大劣势,可能会成为制约企业未来发展的巨大瓶颈,甚至可能拖累整个项目,让我们投入的巨大资金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益。这一点,你们是否有过深入的评估和可行的应对方案?”
顾盼梅的问题一针见血,直接点出了在乡村兴办现代化企业最核心的痛点。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曹玉娟和康月娇也面露凝色,这确实是她们以往更多从情感和乡土情怀出发,而未能如此理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