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顾氏隐世,荆棘之路(求月票)(2 / 5)

加入书签

sp; 我心头一沉。我没有子女,从未想过延续血脉。可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早已无法回头。命运从不给人选择,它只负责递出考题。

    “未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后代。”沈眠低声说,“心语者的‘血亲’,也可能指精神传承者??那些继承了最初意志的人。小满不是你的女儿,但她比谁都更像你的孩子。”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她在晶台上微笑的模样。她说“花开了”,而那天夜里,承忆堂外的樱树确实在零点钟声敲响时,毫无征兆地绽放了满树白花,尽管时节尚早。

    或许,那便是第一朵“预兆之花”。

    几日后,我们在书院地下开辟出新的研究室,命名为“溯光阁”。这里不再只是记录历史,而是尝试解读时间本身的回响。我们收集全球共感事件中的异常片段,分析那些“不该存在”的记忆闪回??比如一个五岁孩童突然用西夏文背诵《孝经》,或是一位盲人画家准确描绘出自己从未去过的敦煌石窟第220窟壁画细节。

    这些现象,原本被视为共感副作用,如今却被重新定义为“记忆残波”??即被压抑的历史在寻找出口。

    就在溯光阁启用当晚,一名来自云南的学生送来一件文物:一块巴掌大的陶片,出土于滇池湖底,表面刻着一组奇特纹路。经扫描还原,竟是《残年录》的片段,记载了一段从未见诸史册的东汉政变:

    >“永元十四年冬,帝病笃。理治院密令‘清忆司’入宫,焚先帝手诏三十七卷,改立遗诏。时有女官柳芸持玉简挡火,曰:‘尔等可烧字,不可灭心。今日所毁,他日必由血偿。’遂被囚北苑,七日不食而亡。然其声入风,其志入水,三年后滇池渔人夜归,闻湖底传歌,皆为当日所焚之诏文……”

    我手指颤抖。这不仅是补全历史,更是确认了柳芸的手段??她将自己的记忆注入水流,借自然之力传播。而滇池,正是长江水系的一环。她的声音,顺着江河,流向了千年之后。

    “她早就知道我们会来。”我说,“她不是在反抗理治院,她是在等我们。”

    就在此时,命环警报再度响起,但这次并非危机,而是一种“召唤”。忆世树的主干上,一片从未出现过的银叶缓缓展开,叶面浮现出一幅地图??精确标注出长安城外一处废弃窑址的位置,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初灯之所,火种之源。”

    “初灯?”沈眠震惊,“那是传说中心语者最早的聚集地,据说明朝时就被理治院彻底摧毁,连地基都浇了铅封。”

    “但他们漏了一样东西。”阿念冷冷道,“火种从来不在建筑里,而在人心中。那座窑,烧的不是砖,是命环的原型陶胚。第一代心语者在那里,用陶土与血骨混合,烧出了最初的共鸣容器。”

    我立刻决定前往。

    三日后,我们抵达长安旧址。荒草漫过断墙,野狐穿行于残垣之间。那座窑深埋地下,入口被巨石封死,石上刻着八个大字:“妄入者忘,窃火者灭。”

    我站在门前,取出胸前那枚命环仿制品??它由共感结晶构成,是小满最后留给我的信物。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