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集:寒冬防疫,煤炉改良(2 / 3)

加入书签

用两间空置的民房堆放煤炉。素问则带着医官们写了告示,贴在城门口和集市上:“医署改良煤炉,可防煤烟中毒,每具仅收工本费五文钱,限每户一具。”

告示刚贴出,就围满了百姓。有人半信半疑:“这新炉子真能管用?别是骗钱的吧?”也有人动了心:“五文钱不贵,要是真能防中毒,值了!”周虎挤在人群里,想起上次素问救了他妻儿,立刻喊道:“俺信素问姑娘!俺先买一个!”

首日就订出三百多个煤炉。王铁匠的铺子昼夜不停,炉火彻夜不熄,徒弟们轮着班敲打,铁砧声在寒冬的夜里传出老远。素问每日都去查看进度,时不时指点几句:“通风管的角度再调陡些,这样烟排得更顺。”“炉门加个小挡板,能控制火势,还能省煤。”

三天后,第一批改良煤炉出炉了。周虎抱着煤炉回家,按照素问教的方法,在窗户上凿了个洞,把通风管伸出去,接口处用黏土封得严严实实。夜里烧起煤炉,屋里暖烘烘的,却闻不到一丝煤烟味。他特意把老母亲接来同住,老太太摸着火炉笑道:“这炉子比老炉子暖和,还不呛人,素问姑娘真是个能人!”

可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尝试。城东的张老栓就摇着头说:“俺用老炉子几十年了,啥事儿没有,折腾这新玩意儿干啥?”他硬是不肯买,还把上门劝说的医官骂了回去。

没过两日,医署又接到急报,张老栓家三口都中了煤毒,昏迷不醒。素问带着医官赶到时,张家门窗紧闭,煤炉就放在炕边,屋里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快把人抬出去!”素问指挥着众人,一边给张老栓扎针,一边让医官用扇子往他脸上扇风。

折腾了大半个时辰,张老栓才悠悠转醒,一睁眼就哭道:“俺悔啊!不该不听姑娘的话!”

素问叹道:“现在改还不晚,我让人给你送个改良煤炉来,以后可千万别把门窗关死了。”

张老栓连连点头,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这事传开后,百姓们再也不敢犹豫,煤炉订单一下子多了起来。王铁匠又雇了十几个铁匠,铺子周围堆起的煤炉越来越高,像一座黑色的小山。

素问还带着学徒们走街串巷,教百姓怎么使用改良煤炉:“每天要清理炉灰,通风管堵了要及时疏通,夜里睡觉留条窗缝更保险。”遇到家境贫寒的人家,她干脆免费送炉,叮嘱道:“取暖要紧,安全更要紧。”

有个跛脚的少年,正是之前传习所收下的学徒,他跟着素问跑前跑后,手里拿着木炭在地上画示意图:“爷爷,您看,这管子要这么装,毒气就跑出去了。”老人眯着眼看了半天,笑道:“好孩子,多亏你们教得仔细。”

寒冬渐深,邯郸城的积雪越来越厚,可医署接到的煤气中毒病例却越来越少。李伯翻着账本,乐呵呵地对素问说:“这半个月,就接了两例,还是没清理通风管导致的,治好了也没留后遗症。往年这时候,少说也有几十例,还有不少没救活的。”

这天清晨,素问刚打开医署的门,就见门口堆着一堆东西,有白菜、萝卜、还有几个热乎乎的红薯。旁边贴着一张字条,是百姓们联名写的:“感谢素问姑娘改良煤炉,保我等过冬平安,些许蔬果,略表心意。”

正看着,巷口传来喧哗声。只见十几个百姓抬着一块匾额,敲锣打鼓地走过来,匾额上写着“仁心护民”四个鎏金大字。为首的正是周虎,他高声道:“素问姑娘,这是俺们百姓凑钱做的匾额,您不仅能治病,还能保我们取暖安全,您就是邯郸的活菩萨!”

素问连忙推辞,可百姓们不由分说,把匾额挂在了医署大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纷纷称赞:“以前冬天最怕煤烟,现在有了新炉子,睡得踏实多了!”“姑娘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素问站在匾额下,望着百姓们淳朴的笑脸,心里暖暖的。她对众人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