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集:全民防疫,医署派医队逐户送药(2 / 3)

加入书签

从陶瓮里舀出一碗药,递到汉子手里,“但您得保证,回去给娃趁热喝,要是娃烧起来,立刻去哨点找我们,别拖着。”

汉子愣了愣,接过药碗,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俺……俺以为你们偏心,对不住了。”说着便带着流民们走了。那新手医士松了口气,擦了擦汗:“林师姐,多亏你了,我刚才都慌了。”林晚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百姓怕的是没药,不是我们,只要把道理说清,把药送到,他们不会为难我们的。”

太阳升到头顶时,林晚这队已送完了西市老坊区的三百多户。小医徒坐在石阶上,揉着发酸的胳膊:“师姐,剩下的药够送渭河南岸的村落吗?刚才看陶瓮,好像只剩一半了。”林晚掀开瓮盖看了看,眉头微蹙:“应该够,但得快点,那边村落散,要是赶在天黑前送不完,夜里受凉,百姓更容易发病。”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是秦斩的贴身护卫。“林医士,将军让我给你们送药来。”护卫翻身下马,身后跟着两辆骡车,“刚才北市那队送得快,多熬了两瓮,将军让分你们一瓮,还说渭河南岸有几户独居老人,让你们多留意,要是老人行动不便,就帮着喂药。”

林晚眼睛一亮,立刻招呼众人装车。重新出发时,小医徒忍不住问:“师姐,将军怎么知道我们药可能不够?”林晚望着远处秦斩骑马巡逻的身影,笑着说:“将军昨夜没合眼,一直在各坊市的哨点转,哪队送得快,哪队可能缺药,他都记着呢。”

渭河南岸的村落隔着一条河,平日里靠摆渡船通行,今日为了赶时间,府兵找了当地的船夫,专门载医队过河。第一个村落叫柳家村,村口早就聚了一群人,见医队来了,都主动迎上来。村老拄着拐杖,握着林晚的手:“姑娘们可来了,俺们村已有三个娃发烧,正急得没办法呢!”

林晚跟着村老进了村,先去了发烧的娃家。最严重的是个五岁的小男孩,嘴唇都烧得干裂,他妈抱着他,眼泪直流。林晚把汤药温了温,用小勺一点点喂进娃嘴里,又用沾了凉水的布巾敷在娃的额头。半个时辰后,娃的呼吸渐渐平稳,烧也退了些,他妈扑通就给林晚跪下:“多谢姑娘,多谢医署!”

“快起来。”林晚赶紧扶起她,“这是我们该做的,您记得每隔两个时辰给娃喂一次药,要是明天还烧,就去河边的渡口,我们会在那里设临时哨点。”说着又拿出艾草包,教村里的妇人怎么点,怎么给屋里通风。

送完柳家村,已是黄昏,夕阳把河面染成金红色。林晚这队还有最后一个村落——河湾村,据说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靠打鱼为生的渔民。船夫说,河湾村的渡口小,骡车过不去,只能靠人扛着药瓮走过去。

“我扛吧。”府兵主动接过陶瓮,那陶瓮足有三十斤重,他却拎着就走。林晚和小医徒跟在后面,沿着河边的小路走,脚下的石子硌得脚疼,耳边只有河水的哗哗声。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看到几间茅草屋,那就是河湾村。

可村里静得出奇,家家户户都关着门。林晚心里一沉,上前敲了敲最前面的一户人家的门:“有人在家吗?我们是医署的,来送防疫汤药。”门里没动静,再敲,才听见一个虚弱的声音:“别进来……俺家掌柜的发烧,怕过给你们。”

林晚放缓声音:“大叔,我们带了药,您开门,我们把药放门口,再教您怎么用,保证不进去。”过了一会儿,门才开了条缝,一个老妇人探出头,眼里满是戒备。林晚把药碗递过去,又详细说了用法,老妇人接过药,突然哭了:“俺们以为没人管我们这小村子,没想到医署还记着……”

原来河湾村的渔民平日里少和外界来往,这次听说城里有瘟疫,都不敢出门,也没人告诉他们医署会送药。林晚听了,心里发酸,赶紧挨家挨户敲门,把药送到每一户,还特意给独居的张老汉喂了药——张老汉腿瘸,子女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