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集:跨族教学,因文化差异遇教学阻碍(2 / 3)

加入书签

消失’这种没有‘去向’的词?”

林野的后背瞬间冒了汗。“能量守恒”里的“不消失”,是人类为了简化概念的表述,可硅基族对能量的认知是“循环”而非“守恒”——在他们的文化里,能量不会“守恒”在固定的系统里,而是会不断流动、转化,最终回归宇宙,再以新的形式被吸收。“消失”这个词,在硅基族的语境里等同于“否定能量的循环性”,是对他们认知体系的挑战。

“抱歉,是我用错了词。”林野立刻暂停演示,大脑飞速运转,试图找到既能准确表达理论,又不违背硅基族文化的表述,“应该说,能量会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就像你们身体里的星能,转化成光纹传递信息,或者转化成力量移动,最终会变成星尘回到宇宙,再被新的生命吸收——这就是能量不会‘消失’,而是一直在‘旅行’。”

他特意用了“旅行”这个词,还在能量幕上画出能量从晶体到星尘,再到新晶体的循环路线。岩的深灰色纹路慢慢变浅,光纹也恢复了平稳,可林野能感觉到,还有几个学员的光纹里藏着“不确定”——他的解释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本质上还是用人类的语言逻辑,去套硅基族的认知体系,就像把圆形的积木硬塞进方形的卡槽。

真正的阻碍在一周后的实践课上达到了顶峰。那天要教的是“能量信号传递”,林野设计的练习是让硅基族学员两两一组,用学到的通用语震动频率,传递“危险”“安全”“需要帮助”三个基础信号。人类的教学逻辑里,“练习”是通过重复巩固知识,可硅基族的文化里,“能量信号”是关乎生存的重要信息,从来没有“练习”的概念——在他们的聚居地,只有真正遇到危险时,才会传递“危险”信号,随意传递会被视为“对生命的不尊重”。

所以当林野让第一组学员开始练习时,两个硅基族学员只是站在原地,晶体表面的光纹变得僵硬——那是“抗拒”的信号。助教苏晓以为他们没听懂,上前想再演示一遍,可刚靠近,其中一个名叫“沫”的学员突然向后退了一步,晶体表面爆发出刺眼的白光——那是硅基族的“警告”信号,翻译终端里传来急促的声音:“为什么要让我们传递假的‘危险’信号?这会让我们的能量核心产生混乱!”

沫的反应让整个教学穹顶陷入了沉默。林野看着沫紧绷的晶体结构,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一直在关注“知识如何传递”,却忽略了“知识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人类来说,“练习”是学习的手段;可对硅基族来说,“能量信号”是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他们对生命和宇宙的认知,不能被当成“需要重复的知识点”。

那天的实践课最终没能继续。林野让助教们先带领硅基族学员进行简单的能量放松训练,自己则躲到教学穹顶的休息室,调出了所有关于硅基族文化的资料,从他们的起源传说到日常习俗,逐字逐句地重新研读。他发现之前的资料学习只停留在“行为表象”——知道他们用光纹表达情绪,用能量传递信息,却没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硅基族是在星核爆发的废墟里诞生的种族,他们的每一个行为都围绕着“生存”与“循环”,所以“能量”对他们来说,不是抽象的“知识点”,而是和生命同等重要的存在。

“或许我们不该让他们适应人类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反过来。”林野关掉资料时,看到苏晓端着一杯热饮走进来,她的脸上带着疲惫,却也藏着一丝兴奋,“刚才我和晶聊了一会儿,它说如果用‘能量故事’的形式,或许我们能更容易理解彼此。”

“能量故事?”林野接过热饮,温度顺着指尖传到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第二天,林野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课件,而是让教学穹顶的能量幕模拟出了硅基族起源地的星核废墟景象——暗紫色的星云,漂浮的晶体碎片,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