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集 织坊的新商路(1 / 4)
楚锦鸣丝路
第一章织坊晨声
天还没亮透,寿春织坊的木窗就先透出了微光。
窗棂外的老桑树沾着晨露,叶子上的水珠滚落到地面,恰好落在刚到的商队领老周的靴边。
他提着油纸包的早点,推开织坊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最先撞进耳朵的,是满屋子的机杼声——不是杂乱的响,是几百架织机凑在一起的、像流水般的韵律,织工们的手指在经线纬线间穿梭,连呼吸都跟着机杼的节奏走。
“周领早啊!”
最靠近门口的张姑娘先抬了头,她的织机上绷着半匹楚凤锦,凤凰的头已经织完,眼瞳用的是从蜀地运来的朱砂线,在晨光里亮得像活的。
老周笑着点头,把早点递给旁边帮忙看火的小杂役,径直走向里间的打包处:“今天得赶在午时前装完车,咸阳西市那边催得紧,说这批货要赶在旬日的大集上摆出来。”
打包的伙计们正围着一堆丝绸忙碌,楚凤锦被卷成紧实的圆筒,外面裹着两层粗麻布,再用桑皮纸把边角缝牢——老周去年吃过亏,有匹锦缎在运往北郡的路上被雨水浸了边,赔了半车粮才让商户满意,现在每一步都慎得很。
他从怀里掏出叠得整齐的货单,凑到窗边的亮处,手指点着上面的墨字:“五十匹直送咸阳西市,要走渭水漕运,记得跟船工说,把货放在最上层,别让漕粮的潮气染了;另外二十匹北郡,走陆路,让护卫多带些防沙的油布,那边入秋风大。”
“晓得了周叔!”
打包的伙计应着,伸手拍了拍身边一匹楚凤锦,“您放心,这锦的边子我们都用浆水泡过,挺括着呢,运到地方也不会散。”
老周刚要再叮嘱两句,就见李婶端着个粗瓷碗走了过来。
她的围裙上沾着些蚕丝絮,鬓角的头用蓝布帕子绾着,走路时脚步轻,怕扰了旁边织机上的姑娘。
走到打包处,她没急着说话,先伸手摸了摸楚凤锦的边角——那手指糙得很,指节上有常年握织梭磨出的厚茧,却在碰到丝绸时轻得像怕碰碎了瓷。
“这丝是上个月新收的三蚕丝吧?”
李婶的声音带着笑意,眼角的褶子都挤了出来,“摸着手感就不一样,滑得很,还软。”
老周点头:“可不是嘛,秦将军特意让人从云梦泽东边的桑园调的,说那边的桑叶肥,蚕丝也细。”
提到这个,李婶的眼睛更亮了。
她把粗瓷碗放在旁边的木桌上,碗里是刚熬好的小米粥,还冒着热气:“以前在老家织布,织的都是粗麻布,顶多换些粮食和盐,一辈子也见不着外郡的银钱。
现在倒好,每月领的工钱,除了家里嚼用,还能给我家三郎攒下读书钱。
前儿他还托人带信来,说学堂里先生夸他字写得好,要他跟着学写策论呢!”
张姑娘听到这话,停下手里的活计凑过来:“李婶,三郎要是将来考中了吏员,您可就成了官宦人家的娘啦!”
李婶笑着摆手,脸却红了,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围裙的边角:“哪能有那福气,只求他能识些字,将来别像我一样,连账本上的数都认不全就好。”
正说着,织坊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声音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门口。
老周探头出去看,见是秦斩的亲兵先下了马,随后秦斩掀着披风走了进来。
他身上还带着晨露的寒气,却没先拍掉肩上的水珠,径直走到织坊中间的空地上,拍了拍手:“大家先停一停,有个好消息要跟大伙说。”
织机的声音渐渐停了下来,姑娘们纷纷放下手里的织梭,围了过来。
秦斩从怀里掏出一卷羊皮纸,展开时,上面画着弯弯曲曲的路线,还有些奇怪的符号。
“系统刚触了‘丝路延伸’提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