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6集 医署的防疫课(1 / 5)

加入书签

庐江医署的草药香

入夏的庐江总裹着一层黏腻的潮气,连医署院角的老槐树都像被泡软了,叶子垂头耷脑地挂着。

素问一大早便把晒干的苍术、艾叶分装在粗布包里,青灰色的草药碎末从指缝漏出来,落在铺着竹席的石桌上,散出一股清苦又安稳的香气。

“阿禾,把那筐新采的紫苏搬过来。”

素问的声音轻缓,却带着不容错漏的细致。

她正蹲在石桌旁分拣草药,素色的布裙下摆沾了些泥土,鬓边别着的银簪子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阿禾应了一声,抱着半人高的竹筐快步走来。

少年才十五六岁,眉眼间还带着稚气,却已经能熟练地帮素问打理医署的杂事。

他把筐子放在石桌旁,看着里面叶片宽大的紫苏,忍不住问:“先生,紫苏也能防疫吗?上次您说它能治风寒,我还记在本子上呢。”

素问笑着抬眼,指了指竹筐里的紫苏:“这东西用处多,晒干了和苍术、艾叶混在一燃,消毒的效果更好。

你去把后院的石臼搬来,咱们先把草药碾成末,等会儿百姓来了好用。”

阿禾点点头,转身往后院跑。

路过医署门口时,他瞥见秦斩正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告示,身边跟着两个巡守队的队员。

秦斩穿着深青色的铠甲,腰间别着佩剑,脸上没什么表情,却让人觉得踏实——自从去年洪水过后,这位将军就没少为庐江的百姓奔波,修河堤、建医点,连田间的稻种改良都要亲自过问。

“阿禾,过来帮个忙。”

秦斩看到他,扬了扬手里的告示。

阿禾跑过去,帮着队员把告示贴在医署门口的木板上。

告示上的字是秦斩亲手写的,笔锋刚劲,每一条都写得清楚:“一、每日辰时点燃苍术艾叶,通风半个时辰;二、饭前便后需洗手,可用皂角或草木灰清洁;三、禁止饮用生水,需煮沸后方可饮用;四、若有热、咳嗽、腹泻者,立即前往医署就诊,不得隐瞒。”

“将军,这告示写得真明白,百姓们一看就懂。”

阿禾看着告示,心里佩服。

秦斩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医署院里:“素问准备得怎么样了?昨天听巡守队说,西边的李村有两户人热,虽不是疫病,但也得提前防着。”

“先生早就准备好了,草药都分好包了,就等百姓们来上课呢。”

阿禾说着,指了指院里的长凳——他一大早便搬了十几张长凳放在老槐树下,还在石桌上摆了几个陶碗,里面盛着清水,供百姓们解渴。

说话间,院门外已经来了不少百姓。

打头的是王阿婆,她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烙好的麦饼,看到素问就笑着走过去:“素问先生,我给你和阿禾带了点吃的,早上上课要讲那么久,别饿着。”

素问连忙接过竹篮,道谢后把麦饼放在石桌上:“阿婆,您太客气了。

今天咱们讲防疫,您可得仔细听,回去好跟村里的人说说。”

“那肯定的!”

王阿婆找了个长凳坐下,看着石桌上的草药,凑近闻了闻,“这就是能消毒的草药?上次我家孙子有点咳嗽,我要是早知道用这个,也不用急得半夜去敲医署的门了。”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附和。

有个叫张二嫂的妇人,双手抱在胸前,语气带着点怀疑:“先生,这草药点燃了真能防疫病?以前也没听说过啊,不会是白费功夫吧?”

她这话一出,不少百姓都点头。

庐江的百姓大多靠种地为生,以前遇到疫病,只能听天由命,要么求神拜佛,要么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从来没听说过“防疫”

这说法。

素问没有急着反驳,而是拿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