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集 医点的急救术(1 / 3)
庐江医点记
庐江的晨雾总带着水汽,缠在医点院角的老槐树上,把新晒的艾草叶浸得软乎乎的,连空气里都飘着清苦又安心的药香。
阿禾蹲在青石板上,手指捏着半卷粗布,额角沁出细汗——这已是他今天第三次练习包扎,布条还是在模拟的“伤口”
上绕得歪歪扭扭。
“别急,”
素问的声音从旁边传来,她刚把晒好的金银花收进竹筐,走过来时裙摆扫过草叶,带起细碎的声响。
她在阿禾对面蹲下,拿起另一卷干净的布条,指尖轻轻按住他的手,“伤口要先清创,你看,像这样用煮过的艾草叶擦去血污,再把布条从伤口下方开始绕,每一圈叠住前一圈的一半,松紧得刚好能放进一根手指才对。”
阿禾跟着她的力道慢慢绕,布条终于服帖地裹在用作练习的木棍上。
他抬头时,看见素问鬓边别着一朵小蓝花,是院外田埂上常见的那种,衬得她眉眼更柔和。
“素问姐,我总怕缠太紧,上次帮二丫包擦伤,她哭了好半天。”
“刚开始都这样,”
素问笑了笑,把他绕好的布条解开,“你小时候摔破膝盖,不也哭着躲我吗?现在都能帮别人处理伤口了。”
阿禾耳尖一红,正想反驳,院门口传来脚步声。
秦斩提着个竹筐走进来,筐里码着新鲜的薄荷和蒲公英,手里还捧着几本线装册子,纸页边缘磨得有些毛糙,显然是反复翻看过。
“你们正好在练,”
他把筐放在墙角,将册子递过来,“这是按系统‘急救培训’提示画的急救图册,上面把清创、包扎、止血的步骤都画出来了,还有常见的外伤处理法子,你们看看,要是没问题,就分给各村的医点,让识字的先生教大家认。”
阿禾先接过一本,封面是用墨笔画的医点模样,翻开第一页,就是素问刚才教的包扎手法,旁边还配着小字:“布条需煮晒消毒,艾草叶可止血,勿用脏水清洗伤口。”
画得简单明了,连不识字的人看图画也能明白。
“这太好了,”
他翻到后面,看到有处理烫伤、咬伤的图,“上次张婶家的娃被开水烫了,不知道怎么处理,还是跑了三里地去镇上找郎中。”
“就是要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学会急救,”
秦斩靠在老槐树上,看着院角晒满的草药,“庐江多山多田,村民干活时磕磕碰碰是常事,以前没医点的时候,小伤拖成大伤的不在少数。
现在每个村都设了医点,再把这图册下去,大家自己就能处理简单的外伤,也能少遭些罪。”
素问正看着图册上的止血方法,闻言点点头:“我看这图册上画的‘按压止血法’很实用,上次帮李伯处理割伤,就是用的这个法子。
不过得提醒大家,要是伤口太深,还是要及时送医署,不能只靠急救。”
“我已经让驿站的人在图册最后加了注,”
秦斩说,“各村医点也会备着消炎的草药,要是处理不了的伤,就用快马送医署。”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哎哟”
一声,紧接着是柴禾落地的声响。
三人同时抬头,看见陈阿爹扶着墙站在门口,眉头皱得紧紧的,小腿上的粗布裤被划开一道口子,鲜血正顺着裤脚往下流,旁边还倒着一捆没捆好的柴禾。
“陈阿爹!”
阿禾立刻站起来,快步跑过去。
陈阿爹是村里的老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今天看样子是下山时脚下滑了。
阿禾扶着他坐在院中的石凳上,蹲下来查看伤口——小腿上划了一道两寸长的口子,还在渗血,旁边沾了些泥土和草屑。
“刚才在坡上踩滑了,被树枝刮了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