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9集 河堤的新警示(2 / 3)
>
他刚说完,石夯就骑着马回来了,身后跟着几个猎户,手里扛着木头:“将军,俺们去荒坡时,见着几棵枯松,结实得很,能当哨站的梁。”
秦斩看着他们汗津津的脸,突然觉得,这河堤上的碑,不仅刻着规矩,还刻着人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哨站成了沿泽百姓最上心的事。
石夯带着猎户们去山里砍木头,赵仲领着管护员挖地基,村里的老木匠主动来画图纸,连阿禾都每天跑去帮忙递钉子。
哨站选在河堤最高的土坡上,四四方方的,用的是松木梁,茅草顶,还留了个小窗,正对着云梦泽的中心——老木匠说,从这能看见泽里的水脉,水要是变浑,就是要涨水的征兆。
这天午后,秦斩刚到哨站,就见老木匠蹲在地上,用木炭画着什么。
“老丈,这是啥?”
他凑过去看,画的是几条弯弯曲曲的线,旁边标着“春分”
“夏至”
。
老木匠摸了摸胡子:“将军,这是俺们祖上传的水脉图,哪段时间水会涨,哪段堤最容易漏,都在这上面。”
秦斩眼睛一亮,系统提示突然弹出:“融合传统水脉知识,水文观测精度提升6o,哨站预警时效延长12小时。”
他立刻让赵仲把水脉图拓下来,贴在哨站的墙上,又让人把老木匠说的“漏点”
都在堤上做了标记,用红漆画了圈。
“将军,你看那!”
石锤突然指着泽里,秦斩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只见远处的水面上飘着一层绿沫——那是水草被冲起来的迹象,按老木匠的说法,这是水要涨的前兆。
他立刻让驿卒去各村子报信,让大家把放在堤边的柴火、农具都挪到高处,又让管护员去检查那些红漆标记的漏点。
傍晚时,风就变了,刮得哨站的茅草顶沙沙响。
素问带着医署的人来了,扛着药箱和防雨的麻布:“已经让各村把草药备好,要是真涨水,也能及时治伤。”
阿禾抱着一摞油纸,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秦将军,这是织坊的李婶让俺送来的,说用油纸包着粮食,不会受潮。”
秦斩看着哨站里忙忙碌碌的人,突然觉得,这小小的哨站,比任何碑石都管用。
夜里,他和赵仲、石夯守在哨站里,借着油灯的光看水脉图。
石夯突然说:“将军,俺以前总觉得,规矩是管人的,现在才知道,规矩是护人的。”
秦斩没说话,只是把油灯往水脉图那边挪了挪,让光线更亮些。
后半夜,水真的涨了,比平时高了半尺。
赵仲想出去喊人,秦斩拦住他:“再等等,老木匠说,这是‘试水’,真正的汛期还没到。”
果然,天快亮时,水位又降了下去。
石夯看着退去的水,抹了把汗:“要是没这哨站,俺们怕是要慌了神,瞎忙活一场。”
第二天,秦斩让人在哨站旁立了块小碑,上面刻着“水脉图记”
,把老木匠的水脉知识都刻了上去。
村民们路过时,都要停下来看看,老人们还会给孩子们讲,哪条线是水涨的路,哪块堤是要守的门。
汛期真正来的时候,是在七月中旬。
那天早上,哨站的观测员突然敲起了铜锣——水位比昨天涨了三尺,泽里的水还在往上涨。
秦斩接到消息时,正在寿春的织坊看新染的丝绸,他立刻骑着马往河堤赶,路上遇到了往各村送信的驿卒,每个人的马背上都驮着防汛的工具。
到河堤时,石夯已经带着猎户们在堤上垒土了,赵仲领着管护员检查漏点,村里的妇人们在哨站里煮姜汤,阿禾和几个孩子帮着递土袋。
“将军,东边的漏点开始渗水了!”
赵仲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