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集 织坊里的新丝线(3 / 3)

加入书签

匠老李和织坊掌柜,去了庐江的乡下。

他们选了一块靠近水源的田,开始试种红花和蓼蓝。

农户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怕种染料不如种粮食稳妥。

秦斩亲自示范怎么播种,怎么施肥,还承诺要是收成不好,织坊照价赔偿。

李婶的兄弟李二柱第一个报名,他家里有三亩田,除了种两亩粮食,剩下的一亩全种了红花。

转眼到了夏天,染料田丰收了。

李二柱拉着一车红花来织坊,看着织坊的人把红花泡在水里,熬出鲜红的染料,再把白布放进去,不一会儿,白布就变成了鲜艳的红色,他高兴得直搓手:“这染料比我想的还好用!

明年我再多种两亩!”

织坊里,织女们忙着染布、织布。

红色的布像晚霞,蓝色的布像天空,黄色的布像阳光,五颜六色的布挂在织坊的院子里,像一道彩色的瀑布。

张老板再次来收布时,看到这些彩色的棉布,当场就订了上千匹,还说要把布卖到楚国的旧都郢城去。

小石头背着李婶用新棉布做的书包,在学堂里特别神气。

书包是青色的,上面还绣了一朵小小的荷花,是李婶照着织坊里的花纹绣的。

小柱子也有了自己的书包,是黄色的,他天天背着,生怕弄脏了。

阿禾则用自己种的蓼蓝染了一块布,送给了学堂的先生,先生拿着布,笑着说要做一件新衣裳,上课的时候穿。

秋末的时候,寿春的织坊已经成了楚地最大的纺织坊。

不仅寿春的织女们来了,周边郡县的女子也慕名而来,织坊扩建了好几次,还雇了专门的人教新织女用纺车、染布。

织女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很多人都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秦斩偶尔还会来织坊看看。

有时候他会帮织女们调整纺车,有时候会和掌柜的商量怎么改进染料,有时候就坐在角落里,听着机杼声,看着五颜六色的布,心里格外踏实。

系统提示偶尔还会弹出,告诉他楚地纺织业带动了多少农户增收,带动了多少商路繁荣,但他更在意的,是李婶说起小石头时的笑容,是王大娘说起老伴能喝上热汤时的满足,是翠儿说起弟弟能上学时的骄傲。

这一天,阿禾拿着一块新染的紫色布,跑到秦斩面前:“将军,你看!

这是我用紫苏和蓼蓝一起染的,好看吗?我想给学堂的孩子们做新的书袋,紫色像葡萄,他们肯定喜欢!”

秦斩接过布,摸了摸,柔软又光滑,颜色也鲜亮。

他点点头:“好看,阿禾越来越能干了。”

阿禾笑着跑开了,跑去跟织女们商量做书袋的事。

秦斩站在织坊的院子里,看着五颜六色的布在风里轻轻飘动,听着织女们的笑声和机杼声,还有远处学堂里传来的读书声,心里忽然明白,所谓的“新底色”

,从来不是系统提示里的数字,也不是五颜六色的布,而是楚地百姓脸上的笑容,是孩子们背上的新书包,是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这些平凡又温暖的瞬间,才是楚地日子里最鲜亮、最动人的底色。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空,也染红了织坊里的布。

秦斩转身离开织坊,巷口的老槐树底下,几个孩子背着新书包,正笑着跑回家。

他知道,这寿春的织声,还会继续织下去,织出更多温暖的日子,织出楚地更美的未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