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集 少年锋芒(2 / 6)
p>
他勒住马,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沉默:“都愣着干什么?继续操练!
校尉,把那偷懒的带下去,杖责二十,罚他今日不许吃饭!”
校尉连忙应了声“是”
,让人把地上的士兵拖走。
士兵们这才回过神,握着戈重新站好,鼓声再次响起,这次的节奏比刚才快了些,士兵们的动作也利落了不少,再没人敢有半点懈怠。
二、军帐议事
项梁把项羽叫进中军帐时,帐外的鼓声还在断断续续地响。
帐里生着一盆炭火,火苗跳动着,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忽明忽暗。
项梁坐在案前,拿起一块面饼咬了口,又给项羽递了一块:“刚动了气,吃点东西垫垫。”
项羽接过面饼,却没吃,放在案上,双手背在身后,站得笔直:“叔父,我刚才是不是太急了?”
项梁看了他一眼,放下面饼,端起案上的陶碗喝了口热水,才缓缓开口:“急是急了些,但没做错。”
他顿了顿,手指在案上轻轻敲着,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这些士兵,大多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来投军的,心里没底,要是不立住军法,日子久了,迟早会散。
你今日这一下,倒是让他们记住了‘怕’,也记住了‘军法’。”
项羽眼睛亮了亮:“那叔父是赞成我这么做?”
“赞成你的勇猛,却不赞成你的急躁。”
项梁站起身,走到帐边,撩开帐帘看了眼外面的校场,士兵们还在操练,戈刃挥动的声音隔着帐布传进来,闷闷的。
“你刚才掷那士兵时,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偷懒?”
项羽愣了一下:“为什么?还不是贪生怕死,不愿出力。”
“不全是。”
项梁转过身,看着侄儿,眼神里带着一丝忧虑,“昨日我让人查过,那士兵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家里遭了旱灾,父母都饿死了,他一路乞讨来投军,已经三天没吃饱饭了。
你以为他不想练?是他实在没力气了。”
项羽的脸一下子红了,刚才的底气全没了,手指攥着衣角:“我、我不知道……我以为他只是偷懒。”
“这就是你沉稳不足的地方。”
项梁叹了口气,走回案前,拿起案上的一卷竹简,递给项羽,“这是范先生刚送来的,上面写了他拟的练兵章程,你看看。”
项羽接过竹简,展开来看。
范增是项梁上月请来的隐士,据说早年在楚怀王朝中做过官,后来秦灭楚,他就隐居在会稽山,项梁派人三顾茅庐,才把他请出山。
范增的章程写得详细,不仅有每日的操练内容,还写了如何分配粮草,如何照顾伤病士兵,甚至连士兵的家人如何安置都想到了。
“范先生说,练兵先练心。”
项梁的声音轻轻响起,“这些士兵跟着我们,不是为了挨罚,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能报仇,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你只靠蛮力威慑,能让他们怕你,却不能让他们服你。
等真到了战场上,怕你的人会逃,服你的人才会跟你拼命。”
项羽看着竹简上的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想起刚才那士兵摔在地上的样子,想起对方白的脸和颤抖的声音,忽然觉得自己刚才的举动有些过分了。
“叔父,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去给那士兵道歉吗?”
项梁摇了摇头:“不必。
军法已立,不能轻易更改,不然以后没人会把军法当回事。
但你可以让人给他送些吃的,告诉他,只要他好好操练,以后不会再让他饿肚子。”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项羽身上,带着期许,“羽儿,你是项家的希望,是将来要扛起反秦大旗的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