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oo集 秋会相聚共话丰年(2 / 3)

加入书签

学着弄。”

正说着,有人喊:“素问姑娘来了!”

众人转头,看见素问走在田埂上。

她穿着素色布裙,裙摆沾了点泥土,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是刚摘的决明子。

她走到人群中间,目光扫过苇席上的收成,脸上露出笑意:“今年的收成,比去年还好。”

齐使走过来,手里端着个陶碗,盛着米酒:“素问姑娘,这是咱齐地新酿的米酒,您尝尝。”

素问接了,浅浅抿了一口,米酒温热,带着淡淡的酒香,入喉舒服。

“好酒。”

这时,老栓搬来一张木桌,放在药田旁,上面摆上各色收成,还有麦饼、米酒。

众人围着桌子坐下,素问拿起陶碗,站起身:“昔日以盐换法,今日以丰相聚,愿此后年年如此,两地共富。”

齐使也站起身,举着碗,声音洪亮:“愿友谊如药田之土,越耕越厚;如田中之苗,越长越茂!”

“干!”

众人齐声喊着,将碗里的米酒一饮而尽。

米酒的暖意从喉咙滑到肚子里,农人们的脸上都红扑扑的,笑意更浓了。

田仲放下碗,指着远处的药田说:“老栓哥,您看那片决明子,去年还是荒田,今年长得比咱齐地的还旺。”

老栓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连片的决明子长得齐腰高,荚果在风里轻轻摇晃,像一串串小灯笼。

“那是用了你们教的法子,用海水煮盐的废料改良了土壤,不然那地碱得很,啥也长不了。”

旁边的齐使听了,笑着说:“这就是互相帮衬。

你们教咱轮作、驱虫,咱教你们改良盐碱地,到头来,两地的地都肥了,收成也多了。”

素问点点头,拿起一颗决明子,放在手心:“种地和行医一样,都得用心。

你们看这决明子,要选颗粒饱满的种子,要适时播种,还要勤除草、多观察,少一步都不行。

就像两国相处,得真心相待,才能长久。”

众人都点头称是。

有个年轻的赵地农人,举起碗问田仲:“田哥,明年你们还来不?咱还想跟你们学种金银花呢。”

田仲也举起碗:“来!

明年咱带新的种子来,还要跟你们学做枸杞干。”

太阳渐渐西斜,把药田染成了金色。

枸杞的暗红、决明子的绿、金银花的青白、甘草的棕,在夕阳下都笼上了一层暖光。

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妇人之间互相递着麦饼、说着家常,农人们则围着桌子,聊着地、聊着收成,偶尔喝一口米酒,笑声在田埂上飘得很远。

老栓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去年暴雨的时候,他和齐国的农人一起扛着铁锹筑堤,泥水溅了满身,没人喊累。

田仲脚滑摔进泥里,他伸手拉了一把,两人相视一笑,又埋头填土。

那时候,他就觉得,这些齐地的农人,跟自家兄弟一样亲。

田仲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栓哥,明年开春,咱一起种金银花,咋样?”

老栓笑着点头:“好!

咱把地翻得细点,多上点肥,保证长得比今年还好。”

素问站起身,走到药田边,夕阳洒在她的身上,像镀了层金。

她看着连片的药田,看着农人们脸上的笑意,心里想着,当初编撰《医官必读》,整理医案,是为了传承医术;后来推广种植技术,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有药医。

如今,赵齐两国的农人互相学习、互相帮衬,日子越过越好,这大概就是最好的结果。

齐使走过来,站在她身边:“素问姑娘,您看这药田,明年定是个好收成。”

素问点点头:“是啊,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年年都是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