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88集 瘀血眼病古方新用(2 / 3)
的上眼睑。
“可能会有些不适,忍一忍。”
素问的声音就在耳边,很轻。
周正清只觉得眼球微微一胀,随后便听到素问轻声道:“眼底有瘀青,脉络不畅。”
待素问收回探针,周正清睁开眼,有些急切地问道:“姑娘,我的眼还能治好吗?”
素问走到桌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瘀血阻络型视神经萎缩”
几个字,又解释道:“大人的眼疾,并非‘老眼昏花’,而是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了眼部脉络,导致视物模糊。
脉络通了,眼睛自然能看清东西。”
“那该如何治?”
周正清的声音有些颤,他活了六十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他的眼疾说得这般清楚。
素问沉吟片刻,脑海中闪过系统的提示——“可参考通窍活血汤加减”
。
她走到药柜前,取出几个药盒,打开给周正清看:“我给您开一副方子,用赤芍、川芎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疏通脉络,再加老葱、鲜姜通窍,用黄酒送服,能助药力上行,直达头面。”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纸笔,写下药方:“赤芍三钱,川芎二钱,桃仁三钱(去皮尖),红花三钱,老葱三根(取葱白),鲜姜五片,黄酒半碗。
每日一剂,水煎后温服,早晚各一次。”
写完药方,素问又道:“光靠汤药还不够,每日需针灸太阳穴和风池穴,刺激脉络,助瘀血消散。
您若方便,可每日辰时来这里,我为您针灸;若不方便,我教您的随从如何取穴,让他为您施针也可。”
周正清连忙道:“我日日来便是,不碍事。”
他看着那张写满字迹的药方,心里竟生出从未有过的踏实——这药方上的每一味药,每一个字,都像一盏灯,照亮了他原本灰暗的心境。
从那日起,周正清便成了传习所的常客。
每日辰时,他准时到东厢房,素问早已备好消毒后的银针。
针灸时,他坐在椅上,闭上眼睛,能感觉到银针轻轻刺入太阳穴,起初是微微的酸胀,随后便有一股暖意顺着太阳穴往下走,到风池穴时,又有一阵麻意散开,浑身都觉得舒畅。
学徒们常打趣说,周大人来传习所比来府衙还准时。
周正清也不恼,有时针灸完,他便坐在院内的石凳上,看着学徒们晾晒药材、抄写医书,听素问给他们讲解医理。
有一次,他见素问拿着一本《医官必读》,给学徒们讲“防疫卷”
里的边境关卡案例,讲得细致,连如何辨别疫症、如何消毒都一一说明,心里不禁暗暗佩服——这般年轻,却有如此见识,难怪能治好张老栓的眼疾。
治疗过了十日,周正清便觉出了变化。
往日里,他看竹简上的字,都是一团模糊的墨影,如今竟能看清字的轮廓了。
有一日晚上,他坐在灯下,试着拿起一卷文书,不用琉璃镜,竟能认出“邯郸县”
三个字,虽然还有些模糊,却比之前好了太多。
他的老妻见了,忍不住抹了眼泪:“老天有眼,总算让你遇到了好大夫。”
又过了二十日,便是一个月整。
那日清晨,周正清像往常一样到传习所针灸。
针灸结束后,他拿起桌上摊开的一本医书,竟能清晰地看清书页上的每一个字,连注释里的小字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愣了许久,才反应过来,激动得声音都颤:“看清楚了我真的看清楚了!”
素问见他这般模样,也笑了:“大人的脉络已通,瘀血消散,自然能看清了。
后续再服几日汤药巩固一下,便无大碍了。”
周正清站起身,对着素问深深作揖:“姑娘的大恩,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