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51集 归途惊变疫讯传(1 / 6)

加入书签

漳水疫事

马车行至漳水畔时,暮色正像浸了墨的棉絮,一点点沉下来。

素问指尖摩挲着《赵地药材全谱》的木刻扉页,柏木的纹理带着日光晒过的温燥,扉页上“穿心莲”

的手绘图谱还留着她昨日补的淡绿颜料——那是今早离开邯郸前,特意对着药田新收的植株改的,叶片脉络比初版更清晰些。

“姑娘,过了这漳水桥,再走半个时辰就能到武安分署了。”

车夫老周勒了勒缰绳,车轮碾过岸边湿软的泥地,溅起细碎的水花。

素问刚要应声,忽闻前方官道尽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像密集的鼓点砸在暮色里,越来越近。

她抬眼望去,只见一道黑影裹着风冲来,马身汗沫淋漓,骑手的枣红色衣襟沾着大片泥浆,下摆还滴着水,显然是从漳水下游蹚水过来的。

不等马停稳,骑手已翻身落马,膝盖重重磕在石路上,却顾不上揉,连滚带爬扑过来:“素问姑娘!

不好了!”

是李伯身边的斥候小三子。

素问心头一紧,立刻掀帘下车,指尖已无意识攥紧了手里的图谱。

小三子喘得胸口起伏,脸上又是泥又是汗,声音带着哭腔:“下游防疫村落……突怪病!

患者浑身起疹、高热不退,李伯派我连夜追来报信,说您刚走半日,定还在漳水附近!”

“防疫村落?”

素问眉峰拧起。

那是三个月前她和李伯在漳水下游设的临时村落,专门安置春汛时感染过水源性痢疾的村民,本是为了隔离观察,怎会突怪病?她蹲下身扶住小三子的胳膊,声音稳得像压了秤砣:“详细说,患者多少?起病多久了?”

“今早天刚亮,第一个病的是村西头的小石头,中午就倒了五个,全是半大的孩子!”

小三子抹了把脸,指尖蹭下泥印,“身上起的疹子是淡红色的,一片一片连起来,烧得直说胡话,李伯用了之前治痢疾的药方,喝下去全吐了,半点用没有!”

素问心头沉得像坠了铅。

下游村落本就有痢疾病菌残留,当时虽用艾草熏过水源,也教村民喝煮沸的水,可孩童免疫力弱,若病菌真的变异……她没再细想,猛地站起身,对老周道:“备马,即刻折返!”

“姑娘!”

老周急得直跺脚,“您今早天不亮就起来核对分署的药材清单,路上连口热饭都没吃,刚离开邯郸半日,身子还没歇缓……”

“没时间了。”

素问已转身走向马厩,那匹跟着她两年的白马“踏雪”

正不安地刨着蹄子。

她翻身上马时,指尖飞快划过虚空中的系统光屏——淡蓝色的光膜只有她能看见,上面跳动着“下游村落病菌残留指数:87”

的红色字样,比三个月前高出近五十。

“下游村落本就有病菌残留,怕是变异了。”

她低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不等老周再说什么,素问已夹紧马腹,踏雪长嘶一声,朝着邯郸方向疾驰而去。

暮色里,马蹄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她的青布裙摆,手里的《赵地药材全谱》被风卷得哗哗响,扉页上的穿心莲图谱在昏暗中,像一簇倔强的绿火。

一、医署惊雷

赶回邯郸医署时,已是亥时。

城门守兵见是素问的马,没敢多拦,只匆匆递上一盏灯笼:“姑娘,李伯傍晚就派人在城门口等您,说情况急得很。”

素问谢过守兵,打马直奔医署。

刚拐进医署所在的杏林巷,就看见院落门口搭起了四座临时隔离棚,棚子外挂着的羊角灯笼晃得人影幢幢,空气中飘着浓郁的艾草味,还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药苦。

“素问姑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