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9集 军中试诊初显成效(1 / 5)

加入书签

青囊破阵

第一章烽烟入署

邯郸城的雨,总带着股挥之不去的铁锈味。

临时医署的木门刚被推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便裹挟着泥浆溅了进来,惊得药架上的陶碗簌簌作响。

素问正低头整理新采的续骨草,抬头便见两名骠骑营的士兵浑身浴血,抬着一副担架踉跄而入,粗布担架布已被暗红的血浸透大半,连边缘的麻绳都黏着凝结的血块。

“快!

快救我们千夫长!”

领头的士兵声音嘶哑,铠甲上的箭孔还在滴着水,“箭矢穿了肺叶,再晚就来不及了!”

担架刚落地,随军医官周显便提着药箱冲了过来。

他是军中老医官,惯常处理刀伤箭伤,可当他掀开千夫长胸前染血的铠甲时,脸色瞬间惨白如纸——那支铁箭斜斜穿透左胸,箭簇卡在肋骨间,伤口周围的皮肉已泛出青黑,每一次呼吸,都有带血的泡沫从伤口溢出,千夫长的胸膛起伏越来越微弱,双眼半阖,嘴唇乌紫得像蒙了层霜。

周显的手控制不住地颤抖,他从药箱里翻出手术刀,刀刃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必须开膛取箭!

再拖延,肺腑溃烂就没救了!”

“不可!”

素问上前一步,一把按住他的手腕。

她指尖刚触到千夫长的脉搏,便皱紧了眉——脉象虚浮如丝,气若游丝,此时开膛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肺气虚脱,开膛会耗竭元气,先平喘固本,再议取箭。”

周显猛地抬头,眼中满是焦躁:“姑娘懂什么!

肺叶穿了,不尽快取箭,气绝是迟早的事!”

他在军中行医十余年,见过无数因箭伤殒命的士兵,这般穿透肺叶的伤势,向来只有开膛一条路,哪怕十有九死,也总得试试。

“周医官,”

老医官李伯拄着拐杖上前,他刚从药柜后取出麻黄和人参,“素问姑娘的医术,你我都见识过,且信她一回。”

周显还想争辩,却见素问已俯身跪在担架旁,手指快点向千夫长的膻中、肺俞二穴,暂时稳住气息。

她转头对学徒王二柱道:“取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十二枚,加生姜三片、大枣两枚,快煎麻黄汤!

再取人参一钱,切片后用温水炖服,一刻都不能耽误!”

王二柱应声跑去,周显站在一旁,看着素问动作利落,心中虽有疑虑,却也不敢再贸然上前。

烛火摇曳中,素问解开千夫长的衣襟,仔细查看伤口——箭簇深入,若强行拔出,恐会撕裂肺叶,必须先引流积血,降低肺部压力。

她目光扫过墙角,看到一堆用来输送汤药的竹管,心中一动。

“二柱,再取两根粗竹管,一头削尖,另一头钻三个小孔,还要一块干净的棉布和煮沸的烈酒!”

不多时,竹管和烈酒送到。

素问先用烈酒擦拭竹管,再将棉布浸湿烈酒,敷在伤口周围。

她握着削尖的竹管,凝神片刻,对准伤口旁侧一寸处轻轻刺入——动作极轻,生怕碰及肺腑。

待竹管刺入半寸,她将另一头的棉布蒙住小孔,轻轻一吸,一股带着泡沫的黑血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

“这是……”

周显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这般处理箭伤的法子。

素问一边调整竹管角度,一边解释:“肺中积血不除,呼吸难通,用竹管引流,能让积血顺利排出。”

话音刚落,她脑海中的系统光屏突然亮起,一行淡蓝色的文字浮现:“负压引流可防止外部细菌侵入,降低伤口感染概率,建议持续引流两时辰。”

她心中一喜,随即对王二柱道:“找块干净的布条,将竹管固定好,注意保持棉布湿润,两时辰后再更换竹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